《卧羊山》

时间: 2025-01-04 08:28:18

乱石若群羊,缘岗卧斜日。

曾非左慈化,更想初平叱。

无膻穴蚁去,有乳寒泉出。

谁忆濡陵原,累累冢傍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乱石若群羊,缘岗卧斜日。
曾非左慈化,更想初平叱。
无膻穴蚁去,有乳寒泉出。
谁忆濡陵原,累累冢傍质。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象:乱石就像成群的羊,斜阳映照在山岗上。这里的景色并不是左慈所变化的仙境,而我更想起初平(指的是初平之战)的威严。没有羊的气味和蚂蚁的踪迹,却能看到清凉的泉水涌出。谁还记得濡陵的原野,那里埋葬着许多累累的坟冢?

注释

  • 乱石:指散落的石头。
  • 群羊:形容石头的形状,似乎一群羊在休息。
  • 斜日:斜斜的太阳,表示日落时分。
  • 左慈:道教人物,以变幻无常著称。
  • 初平:指初平之战,历史事件。
  • 膻穴:指羊肉的腥味。
  • 乳寒泉:指清凉的泉水。
  • 濡陵原:地名,象征着历史的沉淀。
  • 累累冢:指众多的坟墓,象征着历史的厚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香山,宋代著名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以笔触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卧羊山》创作于梅尧臣在南宋时期,诗中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思考。诗人常通过自然景观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与思想,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和历史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卧羊山》是一首极具意境的山水诗,诗中以“乱石若群羊”开篇,运用形象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石头的形状,仿佛一群羊在休息。这样的比喻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也使人联想到自然的和谐与宁静。接着,“缘岗卧斜日”描绘了夕阳下的山岗,给人一种温柔的氛围,透露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受。

诗中提到的“左慈化”与“初平叱”,则通过历史典故将个人情感与历史事件相结合,表现出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的最后部分,提到“无膻穴蚁去,有乳寒泉出”,不仅展现了清凉泉水的自然美,更隐喻了历史的变迁与生命的流逝,令人深思。而“谁忆濡陵原,累累冢傍质”则表现出对历史沧桑的追忆,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历史的独特理解,情感真挚而深刻,体现了梅尧臣作为一位诗人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乱石若群羊:用比喻手法将散落的石头比作群羊,增添了自然景观的生动感。
  2. 缘岗卧斜日:描绘夕阳斜照在山岗上的美丽景象,营造出温暖的氛围。
  3. 曾非左慈化:提及左慈这一道教人物,表明这里并非神秘的仙境。
  4. 更想初平叱:引入历史事件,表现诗人对历史的回忆与感慨。
  5. 无膻穴蚁去:表明这里的环境清新,没有腥味与蚂蚁,突出自然的宁静。
  6. 有乳寒泉出:清凉的泉水象征着生命的源泉与自然的美好。
  7. 谁忆濡陵原:发出感叹,谁还记得那历史的场景。
  8. 累累冢傍质:隐喻历史的厚重与无数亡灵的沉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乱石若群羊”,生动形象。
  • 对仗:如“无膻穴蚁去,有乳寒泉出”,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问:如“谁忆濡陵原”,引发读者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与历史典故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追忆与对自然的热爱,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深刻的思考,体现了人对时光流逝与生命意义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乱石:象征着自然的力量与无常。
  • 群羊:代表着温柔与宁静。
  • 斜日: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日落的柔和。
  • 寒泉:生命的源泉,代表着清新与美好。
  • :历史的沉淀,象征着记忆与岁月的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乱石若群羊”是用来形容什么? A. 羊群的形状
    B. 石头的形状
    C. 山岗的样子

  2. “斜日”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太阳的升起
    B. 夕阳的温暖
    C. 夜晚的降临

  3. 诗中提到的“初平”指的是哪场历史事件? A. 初平之战
    B. 初平之春
    C. 初平之秋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 李白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诗词对比

  • 梅尧臣与王维:梅尧臣的山水诗强调对历史的思考,而王维则更注重对自然的感悟和人文情怀的融合。

通过以上对《卧羊山》的全面分析和解读,读者不仅可以领略到诗歌的美感,也能深入理解其背后的情感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