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四时》

时间: 2025-01-04 08:34:15

草木遶篱盛,田园向郭斜。

去锄南山豆,归灌东园瓜。

白水照茅屋,清风生稻花。

前陂日已晚,聒聒竞鸣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田家四时
梅尧臣

草木遶篱盛,田园向郭斜。
去锄南山豆,归灌东园瓜。
白水照茅屋,清风生稻花。
前陂日已晚,聒聒竞鸣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四季变化中田园生活的景象。草木茂盛地环绕着篱笆,田园的景色向城郭倾斜。诗人去南山锄豆,回来的路上又给东园的西瓜浇水。清澈的白水映照着茅草屋,清凉的微风中弥漫着稻花的香气。傍晚的时候,池塘的蛙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注释:

  • 草木遶篱盛:草木在篱笆周围茂盛生长。
  • 田园向郭斜:田园的景色倾斜向城郭,形容田野的广阔。
  • 去锄南山豆:去南山锄地,种豆。
  • 归灌东园瓜:回家时给东边的园子里的西瓜浇水。
  • 白水照茅屋:清水映照着茅草屋。
  • 清风生稻花:清风中飘散着稻花的香气。
  • 前陂日已晚:前面的池塘,夕阳已近西沉。
  • 聒聒竞鸣蛙:蛙声喧闹,互相争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1060),字子云,号龙溪,宋代著名诗人,擅长描写田园风光和农民生活。其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常表现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创作背景:诗作产生于宋代,正值农业社会的鼎盛时期,农民的生活和劳动被广泛关注。诗中所描绘的田园景象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田家四时》是一首生动描绘农村生活的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诗的开篇以“草木遶篱盛”引入,立即将读者带入一个生机勃勃的田园世界,草木繁盛,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接着,诗人描绘了自己在田间忙碌的身影,去南山锄豆,归来时又给东园的西瓜浇水,展现了农民辛勤劳作的景象,体现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随后,诗人用“白水照茅屋,清风生稻花”描绘了田园的宁静与美好,清澈的水映照出简朴的茅草屋,清风中弥漫着稻花的芳香,给人一种恬静、舒适的感觉。最后一句“前陂日已晚,聒聒竞鸣蛙”则为整首诗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傍晚的池塘中蛙声此起彼伏,生动地表现了乡村夜晚的生动场景,传递出一种自然和谐的氛围。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四季变化中的农村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对田园的深切热爱,传达出一种宁静而充实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草木遶篱盛:开篇描绘了田园的生机,草木繁盛生长,营造出一种自然的美好。
  2. 田园向郭斜:将田园与城市相对比,表现出乡村的宁静和广袤。
  3. 去锄南山豆:写到自己在田间农作,表现农民的辛勤与劳动。
  4. 归灌东园瓜:显示了农田的丰富多彩,种植多样的植物。
  5. 白水照茅屋:清澈的水与简朴的茅屋形成对比,表现出一种自然之美。
  6. 清风生稻花:清风中带着稻花的香气,增加了诗的感官体验。
  7. 前陂日已晚:时间的推移,表现出一种自然的节奏感。
  8. 聒聒竞鸣蛙:生动的景象,展示了乡村的活力与喧闹。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白水照茅屋”,用水的清澈映衬茅屋的质朴。
  • 拟人:如“聒聒竞鸣蛙”,生动地描绘出蛙声的热闹场面。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一定的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反映了人们对宁静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劳动的尊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草木:象征着生命与自然的繁荣。
  • 茅屋:代表着乡村生活的简朴与真实。
  • 稻花:象征着丰收的希望与美好。
  • 蛙声:代表着夜晚的宁静与生机。

这些意象汇聚在一起,构成了诗人眼中的乡村美景,展现出一种和谐、宁静的田园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草木遶篱盛”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 A. 荒凉的田野
    • B. 茂盛的草木
    • C. 杂乱的景象
  2. 诗人去南山做什么?

    • A. 收割稻谷
    • B. 锄豆
    • C. 游玩
  3. 诗的最后一句描绘了什么声音?

    • A. 鸟鸣
    • B. 蛙鸣
    • C. 风声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梅尧臣与白居易的田园诗风格对比:梅尧臣的作品更加质朴自然,而白居易则更富有情感与哲理。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宋代诗人研究》
  • 《田园诗的美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