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杂题三十八首并次韵 其八 三月九日迎驾》

时间: 2025-01-14 11:15:34

前殿临朝百辟回,后宫廷阁九重开。

鸣梢已自金阶出,黄屋初迎玉辇来。

不问偷桃方朔饱,谁知载戟子云才。

群官望幸无名姓,只有穷吟许外陪。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梅尧臣的《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杂题三十八首并次韵 其八 三月九日迎驾》原文如下:

前殿临朝百辟回,
后宫廷阁九重开。
鸣梢已自金阶出,
黄屋初迎玉辇来。
不问偷桃方朔饱,
谁知载戟子云才。
群官望幸无名姓,
只有穷吟许外陪。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迎接皇帝的盛大场面:前殿中百官朝拜,后宫的层层阁楼也都打开迎接。鸣叫的鸟儿已经从金阶上飞出,黄屋里初次迎来了皇上的玉辇。没有人会去问方朔(古代神话中的人物)偷桃的事情,也没有人知道载戟的子云(传说中的人物)才华横溢。众多官员都希望能得到皇上的宠幸,却只有我这种穷困的吟者陪伴在外。

注释

  • 前殿:指的是皇宫的前殿。
  • 百辟:指百官。
  • 鸣梢:鸟鸣声,指鸟儿在树梢上鸣叫。
  • 金阶:金色的台阶,象征皇宫的尊贵。
  • 黄屋:指皇帝的车驾,车顶为黄色,代表皇权。
  • 偷桃:方朔是古代传说中的人物,偷桃的故事寓意寻求享乐。
  • 载戟:古代士人,象征有才华的人。
  • 群官:指所有的官员。
  • 穷吟:指诗人贫困却仍然吟诵诗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1060),字子华,号白华,宋代著名诗人,曾任职于官场,后隐居,因其诗风清新脱俗而受到后人推崇。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迎接皇帝的庆典之际,诗人以自己作为一个低微的文人,表达了对权力与地位的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官场生态。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这首《三月九日迎驾》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迎接皇帝的盛况。诗中先描绘了前殿和后宫的宏伟气势,展示了皇权的威严和朝臣的恭敬。然后,诗人通过对鸟鸣、黄屋的描写,渲染出一种生动而又庄重的氛围。而在最后两句,诗人自谦地表达了自己作为一位穷困吟者的身份,反映了他对权利和地位的淡然态度。整首诗的情感在宏伟与卑微之间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官场的观察与反思,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前殿临朝百辟回:前殿上,百官恭敬地回首,表示对皇帝的尊敬。
    • 后宫廷阁九重开:后宫的重阁也都打开,显示迎接的热烈。
    • 鸣梢已自金阶出:鸟儿在金阶上鸣叫,象征生机与美好。
    • 黄屋初迎玉辇来:黄屋中的玉辇刚刚驶来,表明皇帝已到。
    • 不问偷桃方朔饱:无人关心传说中的方朔,暗指世事无常。
    • 谁知载戟子云才:只有少数人知道那些有才华的人。
    • 群官望幸无名姓:众官都希望能获得皇上的宠幸。
    • 只有穷吟许外陪:唯有我这样贫困的吟者,默默陪伴在外。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鸣梢”、“黄屋”来比喻生机与权力。
  • 主题思想:通过描绘迎驾的盛况,表现了对权力的渴望与对自身地位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的深刻洞察。

意象分析

  • 前殿与后宫:象征权力与地位的巅峰。
  • 鸟鸣与黄屋:传达生机与皇权的尊贵。
  • 穷吟:代表诗人的孤独与贫困,表现对权力的无奈与冷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百辟”指的是: A. 皇帝
    B. 百官
    C. 宫女
    D. 士人
    答案:B

  2. “黄屋”象征什么? A. 贫穷
    B. 皇权
    C. 清贫
    D. 美好
    答案:B

  3. 诗人对权力的态度是: A. 渴望
    B. 蔑视
    C. 冷静
    D. 恐惧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写了盛况,但更关注战争带来的影响,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梅尧臣则通过个人视角,展现了对权力的思考,关注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诗选》
  • 梅尧臣的生平研究相关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