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朱汀守惠古风》

时间: 2025-01-19 15:57:25

民何业於盐,由生在水国。

因之利其利,资生本无责。

未能损与之,尽绝岂为得。

后世与古异,以此命为脉。

如宽之一分,不禁之太迫。

上下亦相安,何至遽相阨。

柰何笼之尽,一线路亦尘。

乘以风气恶,遂至大作慝。

舟聚至数十,众聚动数百。

杀越人於货,祸烈恣惨刻。

谁谓在王畿,有此凶焰赫。

深为腹心忧,非但股肱厄。

圣上欲并生,犹未忍诛谪。

欲如渤海郡,但以安作则。

中外多贤良,选及仆罔测。

岂非老不死,可以贼击贼。

初非欲胜之,化诱尽筹画。

顽冥终不回,不免出兵革。

犹非杀为威,止欲就擒获。

竟未始血刃,献囚不南馘。

精别分死生,不失我心测。

或不以事观,浮言肆虚嚇。

语阱险且危,闻者转相惑。

非望复非才,宜不见浮格。

成虎而铄金,莫辩只自默。

偶尔事倖成,不至大差忒。

免罪已逾分,何劳被恩泽。

感公成人美,古调鸣啧啧。

仆以瓦釜酬,自笑言哑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谢朱汀守惠古风
作者: 包恢 〔宋代〕

民何业於盐,由生在水国。
因之利其利,资生本无责。
未能损与之,尽绝岂为得。
后世与古异,以此命为脉。
如宽之一分,不禁之太迫。
上下亦相安,何至遽相阨。
柰何笼之尽,一线路亦尘。
乘以风气恶,遂至大作慝。
舟聚至数十,众聚动数百。
杀越人於货,祸烈恣惨刻。
谁谓在王畿,有此凶焰赫。
深为腹心忧,非但股肱厄。
圣上欲并生,犹未忍诛谪。
欲如渤海郡,但以安作则。
中外多贤良,选及仆罔测。
岂非老不死,可以贼击贼。
初非欲胜之,化诱尽筹画。
顽冥终不回,不免出兵革。
犹非杀为威,止欲就擒获。
竟未始血刃,献囚不南馘。
精别分死生,不失我心测。
或不以事观,浮言肆虚嚇。
语阱险且危,闻者转相惑。
非望复非才,宜不见浮格。
成虎而铄金,莫辩只自默。
偶尔事倖成,不至大差忒。
免罪已逾分,何劳被恩泽。
感公成人美,古调鸣啧啧。
仆以瓦釜酬,自笑言哑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盐业的观察和对社会现状的忧虑。诗中提到,民众在盐业中谋生,这一行当源于水乡的自然条件,盐的利益本无可厚非,但却因为利益的争夺导致了社会动荡。过去与现在的情况不同,民生与命运相互关联,若不宽容一分,恐怕会受到惩罚。上下阶层应当和谐相处,为何却出现了隔阂?

诗人感叹如今的恶劣风气,如同一条细线,最后却引发了巨大的灾难。船只聚集,人数众多,导致了对越人货物的掠夺,令人心痛。王畿之地竟有如此凶险的气焰,诗人深感忧虑,认为这不仅影响了朝廷的根基,更是影响到了国家的未来。

诗中提到,皇上虽想要解决这些问题,但却无法立即采取措施。他希望像渤海郡那样安定,只求平和。最终,诗人表达了对于社会现象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担忧,尽管没有用血腥的手段,依然感受到生死的威胁。

注释

字词注释:

  • :谋生的行业。
  • :盐业,指盐的生产与销售。
  • 水国:指水资源丰富的地方。
  • :责任。
  • :隔阂、阻碍。
  • 乘以:借助于。
  • :灾难或恶行。
  • 股肱:指国家的中坚力量,这里指大臣。
  • 诛谪:惩罚与流放的意思。
  • :法则、规范。
  • :指盗贼、敌人。
  • 化诱:用诱惑的手段。
  • 献囚:交出囚犯。

典故解析:

  • 渤海郡:古代一个安宁的地方,作为对比,暗示了当前的不安定。
  • 王畿:指京城及其周边地区,代表权力中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包恢,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社会变革的时代,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与人文关怀。他的诗风质朴而深邃,常常结合个人的观察与对国家命运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社会动荡时期,反映了诗人对盐业影响下民生困苦的关心,以及对政治与社会稳定的期望。诗中既有对社会现状的批判,也有对未来的担忧。

诗歌鉴赏

包恢的《谢朱汀守惠古风》通过对盐业的描写,揭示了社会经济背景下的民生困境。诗中以盐业为切入点,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与多层次的矛盾。诗人敏锐地捕捉到盐业对水乡人民生计的影响,表达了他对现状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惶恐。

通过对“民何业於盐”的提问,诗人不仅引出了盐业的经济属性,还反映了民众的生存状态。接着,诗人以“欲如渤海郡,但以安作则”表达了一种对理想社会的憧憬,渴望人们能够和谐共处,而不是因利益而争斗。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情感上从对民生的忧虑逐渐转向对国家未来的深思,展现了包恢对社会正义与和谐的渴望。诗中运用的比喻和生动的意象,使得情感更加真切,读者能感受到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民何业於盐:民众靠盐业生存,探讨社会经济基础。
  2. 由生在水国:水资源丰富的地方,自然形成盐业。
  3. 因之利其利:利用盐的利益,发展经济。
  4. 资生本无责:生计无可厚非,强调生存的合理性。
  5. 未能损与之:未能减少对他人的影响。
  6. 尽绝岂为得:彻底的压制并无益处。
  7. 后世与古异:后代的命运与古代不同,社会变迁明显。
  8. 如宽之一分:若能宽容一点。
  9. 不禁之太迫:不要过于压制。
  10. 上下亦相安:上层与下层应保持和谐。
  11. 何至遽相阨:为何要造成隔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社会动荡比作“风气恶”,形象地表现了社会的不安。
  • 对仗:如“上下亦相安,何至遽相阨”,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对比效果。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强调和谐与共生的重要性,警示人们在追求利益时应保持理智,不要损害他人的生存权利。包恢在诗中展现了其对国家、民众的关怀与责任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生计与经济。
  • :代表人们的聚集与流动。
  • 风气:象征社会风尚与人心向背。
  • 王畿:象征权力中心及国家的安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民众靠什么谋生?

    • A. 渔业
    • B. 盐业
    • C. 农业
  2. 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态度是:

    • A. 满意
    • B. 担忧
    • C. 漠不关心
  3. 诗中提到的“渤海郡”象征:

    • A. 繁荣
    • B. 安宁
    • C. 动荡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包恢的《谢朱汀守惠古风》与杜甫的《春望》均反映了对社会现状的关心,但包恢更关注于个人生存与经济问题,而杜甫则强调国家动乱对个人的影响。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三百首》
  • 《包恢诗文集》

相关诗句

民何业於盐,由生在水国。下一句是什么

因之利其利,资生本无责。上一句是什么

因之利其利,资生本无责。下一句是什么

未能损与之,尽绝岂为得。上一句是什么

未能损与之,尽绝岂为得。下一句是什么

后世与古异,以此命为脉。上一句是什么

后世与古异,以此命为脉。下一句是什么

如宽之一分,不禁之太迫。上一句是什么

如宽之一分,不禁之太迫。下一句是什么

上下亦相安,何至遽相阨。上一句是什么

上下亦相安,何至遽相阨。下一句是什么

柰何笼之尽,一线路亦尘。上一句是什么

柰何笼之尽,一线路亦尘。下一句是什么

乘以风气恶,遂至大作慝。上一句是什么

乘以风气恶,遂至大作慝。下一句是什么

舟聚至数十,众聚动数百。上一句是什么

舟聚至数十,众聚动数百。下一句是什么

杀越人於货,祸烈恣惨刻。上一句是什么

民何业於盐,下一句是什么

由生在水国。上一句是什么

由生在水国。下一句是什么

因之利其利,上一句是什么

因之利其利,下一句是什么

资生本无责。上一句是什么

资生本无责。下一句是什么

未能损与之,上一句是什么

未能损与之,下一句是什么

尽绝岂为得。上一句是什么

尽绝岂为得。下一句是什么

后世与古异,上一句是什么

后世与古异,下一句是什么

以此命为脉。上一句是什么

以此命为脉。下一句是什么

如宽之一分,上一句是什么

如宽之一分,下一句是什么

不禁之太迫。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