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饶仲信静镜》
时间: 2025-01-04 09:24: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饶仲信静镜
乾不一动,静专动直。
坤不一静,静翕动辟。
艮不一止,动静以时。
本体如是,偏主则非。
惟学初机,贵以静入。
以至终养,贵以静羽。
本体既然,动静一如。
乾坤合德,无二无余。
心为天君,尊无伦比。
圣贤言心,初无认拟。
心比於镜,佛说云然。
镜虽有光,孰拟心天。
镜光则死,心光则活。
活则不滞,死则不豁。
佛法寂灭,匪乾匪坤。
若复本心,非彼能昏。
人以欲动,非动之性。
所以贵静,自动自静。
其道光明,无物可并。
以省尽伦,是为全人。
眼高四海,至此乃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探讨了“动”和“静”的关系。天道(乾)不动时,静则专注而直;地道(坤)不静时,静则收敛而开辟。艮(止)不止时,动静应当适时而为。真理本体是这样的,偏执则错误。学习初期,应以静心入道;而在修养过程中,亦需保持静态。真理的本质已经存在,动与静实际上是合一的。乾坤合而成德,没有二者的分别。心灵如天君,尊贵无比。圣贤所言,心初无所认知。心比作镜子,佛教所言确实如此。镜子虽有光,怎能与心灵之光相提并论?镜子的光辉是死的,心灵的光辉则是活的。活着便不受限制,死去则不通达。佛法的寂灭,不是单纯的阴阳之道。如果能回归本心,绝不会被他物迷惑。人是因欲望而动,这不是动的本性。因此,静是重要的,自动自静。真理的光明,无物可以并列。只有省去一切关系,才算是完整的人。目光高远,达到此境界才是真正的。
注释
- 乾不一动:指“天”之道不动。
- 坤不一静:指“地”之道不静。
- 艮不一止:艮为止,象征止息。
- 本体:真理的本质。
- 静入:指通过静心进入道理。
- 静羽:比喻静心的修养。
- 心为天君:心灵如同天君,尊贵无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包恢,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其哲理性诗歌而著称,关注心灵与道理的关系,作品多探讨佛理与道理。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当时社会动荡与思想变革之际,反映了对内心修养与哲学思考的重视,尤其是在道家与佛教思想交融的背景下,诗人试图探索人心与宇宙的关系。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深刻的哲学思考为主线,探讨了“动”与“静”的辩证关系,诗人通过对自然法则的观察,阐释了内心的宁静与宇宙的和谐。他认为,真正的智慧在于心灵的静默,只有在静中,才能体会到真理的本质。诗中使用了许多象征意象,如“镜”,借以说明心灵的光辉与生命的活力。镜子虽然有光,但那是死光,无法与活的心灵之光相提并论。诗中反复强调“动静相宜”的道理,体现了道家对自然法则的尊重。
整首诗不仅是对生命的深刻反思,也是对人类内心的探索。通过“心为天君”的比喻,作者强调了心灵的尊贵与重要。最终,诗人引导读者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智慧,以达到真正的自我实现与和谐。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乾不一动,静专动直:天道在不动的时候,专注静止的状态才是直接的。
- 坤不一静,静翕动辟:大地当不静时,静态的收敛和扩张便是自然的表现。
- 艮不一止,动静以时:止息的状态应当随时而变,动与静应当适应变化。
- 本体如是,偏主则非:真理的本质如此,偏执的观点则是错误的。
- 惟学初机,贵以静入:在学习初期,静心是最重要的。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心灵比作镜子,借以说明内心的光辉。
- 对仗:诗中“动静”的对比,形成鲜明的艺术效果。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探讨人心与宇宙的关系,强调内心的宁静和自然法则的和谐,鼓励人们在动荡中追求内心的静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镜:象征心灵的反射,体现内心的真实与光辉。
- 心:作为诗中的核心意象,代表智慧与觉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静”与“动”的关系是怎样的?
- A. 静与动是对立的
- B. 静与动是相辅相成的
- C. 静优于动
- D. 动优于静
-
心灵在诗中被比作什么?
- A. 水
- B. 镜子
- C. 书
- D. 光
答案:1. B;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道德经》:探讨道与自然的关系。
- 《心经》:阐述心灵的智慧与空性。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包恢的这首诗更多地关注内心的修养与哲学思考,而李白则强调人生的豪迈与纵情,二者在主题和情感基调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哲学史》
- 《禅宗与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