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观新荷》
时间: 2025-01-04 08:17: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雨后观新荷
作者: 包恢 〔宋代〕
中夜平旦尔,净把天宇洗。
此时气之清,隐映如有体。
挹之莫可得,挥之不能靡。
外不隔毛发,内透彻心髓。
轻清孰为天,天也不离此。
因行过东湖,荷叶恰新美。
柔茎柄圆盖,嫩绿出清泚。
下承之浮萍,铺锦杂青紫。
洒洒无一尘,生意正济济。
欲辩已忘言,无声臭至矣。
白话文翻译
在深夜和黎明时分,洗净了整个天空。
此时的空气是那样清新,仿佛有形体在隐映。
想去挹取却无从得之,想去挥散却无法逃避。
外部不隔一根细毛,内心却透彻心髓。
轻清的东西是什么,天又不离此时此地。
我在东湖边行走,看到荷叶格外新美。
柔软的茎和圆形的盖,嫩绿的荷叶映照在清水中。
浮萍在下面承托,铺成锦缎般的青紫。
一片洁净没有一丝尘埃,生命的气息正生机勃勃。
想要辩说却已忘言,寂静中散发着芬芳的气息。
注释
字词注释
- 平旦:指凌晨,天刚破晓的时候。
- 气之清:形容空气清新。
- 隐映:隐约地映照。
- 挥之不能靡:想要挥去却无法消散。
- 心髓:指内心的精髓。
- 生意:指生机和气息。
典故解析
此诗通过描绘雨后清新的荷叶,表现了自然之美和内心的宁静,传达出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包恢,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作品常以清新脱俗、自然流畅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雨后,诗人通过对荷叶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清新气息的追求。
诗歌鉴赏
《雨后观新荷》是一首充满生机与清新气息的诗歌。诗人在雨后,看到东湖边的新荷,给予了细致的描绘。诗的开头通过“中夜平旦尔,净把天宇洗”展现了雨水洗净天空后的清新气息,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接着,诗人以“隐映如有体”来形容此时的空气,似乎在说清新的气息是有形的,令人心醉。
诗中“挹之莫可得,挥之不能靡”一句,表现了诗人对这份清新气息的感受,想要把握却又无从得之,体现出一种心灵的追求与无奈。之后,诗人描绘荷叶的细节,“柔茎柄圆盖,嫩绿出清泚”,生动地展现了新荷的美丽,仿佛使读者置身于自然之中,感受到那份生机。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融入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意境,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令人感到一份清新与宁静。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中夜平旦尔,净把天宇洗:描述了雨后清新的时刻。
- 此时气之清,隐映如有体:空气清新,似乎有形体存在。
- 挹之莫可得,挥之不能靡:想要把握这份清新却无从得之。
- 外不隔毛发,内透彻心髓:外在与内心的交融,体现内心的清澈。
- 轻清孰为天,天也不离此:探讨清新与天空的关系。
- 因行过东湖,荷叶恰新美:描绘东湖的新荷,体现自然之美。
- 柔茎柄圆盖,嫩绿出清泚:细致描绘荷叶的柔美与清新。
- 下承之浮萍,铺锦杂青紫:浮萍托起荷叶,营造出色彩斑斓的画面。
- 洒洒无一尘,生意正济济:表达自然的洁净与生机勃勃。
- 欲辩已忘言,无声臭至矣:对清新气息的赞美,已无法用语言表达。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空气比作有形体。
- 拟人:自然景物赋予情感与生命。
- 对仗:如“洒洒无一尘,生意正济济”,形成和谐的音韵。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传达出一种内心的宁静与和谐,体现了人与自然的融合与共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荷叶:象征清新、纯洁与生机。
- 浮萍:象征生命的脆弱与依附。
- 雨水:象征洗净与重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是哪个自然景物?
A. 荷花
B. 荷叶
C. 柳树
D. 桃花 -
“欲辩已忘言”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受?
A. 自然的美好
B. 孤独的心情
C. 对生命的思考
D. 对爱情的渴望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展现自然之美和心灵的感悟。
- 苏轼《水调歌头》:描绘自然的同时探讨人生哲理。
诗词对比
- 包恢与李白的作品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李白更倾向于抒发个人情感,而包恢则更注重自然的细腻描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包恢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