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再和二首
作者:包恢 〔宋代〕
原文展示
洞要穷源入莫閒,
初头底事做成山。
开先水独为乾始,
判后山方立地间。
气浊下流泥作土,
滓坚中结石成关。
奇哉故迹皆堪验,
何日重来更共攀。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意在探讨自然的源流与变化。作者提到洞穴的深处要追根溯源,不要轻易放松。起初的事情如同高山,开创的水源则是乾元的开始。经过时间的推移,山峦才得以立于大地之间。污浊的气流使泥土生成,而沉淀的滓石则形成了障碍。奇妙的是,这些古老的迹象都值得我们去验证,何时我们能再度重游,共同攀登呢?
注释
- 穷源:探寻源头。
- 莫閒:不要闲散、懈怠。
- 开先水:开创的水源。
- 气浊:浑浊的气流。
- 滓坚:沉淀的杂质。
- 堪验:值得考察。
典故解析
- 乾:指《周易》中的乾卦,代表天、始发之意。
- 山方立地:指山脉的形成,暗示天地之间的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包恢,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他的诗作多体现了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对自然景观的探索与反思之际,体现了诗人对宇宙和生命本源的追溯。
诗歌鉴赏
包恢的《再和二首》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变化与生命的起源。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洞”、“山”、“水”,以及“气浊”、“石关”等,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界的运行与变迁。诗人不仅关注自然本身,更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人对自然的敬畏与探索的渴望。
在诗的构造上,前四句描绘了自然的起源与变化,后四句则转向对古迹的感慨与思考,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加强了诗的层次感,更使得读者在欣赏自然的同时,也引发对历史与未来的思考。
全诗虽短,却蕴含了丰富的哲理,令人深思。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探寻,体现了宋代文人的思辨精神。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洞要穷源入莫閒:强调要深入探索事物的源头,而不可懈怠。
- 初头底事做成山:初始的事物如同高山般厚重,意味着开始的重要性。
- 开先水独为乾始:水源的开创是万物生长之始,象征着生机与创造。
- 判后山方立地间:经过时间的洗礼,山脉在大地上稳固地立着。
- 气浊下流泥作土:描述自然中气流的变化,造成泥土的形成。
- 滓坚中结石成关:沉淀的杂质形成障碍,暗示自然的选择与淘汰。
- 奇哉故迹皆堪验:古老的遗迹具有考察的价值。
- 何日重来更共攀:期盼再次重游,分享探索的乐趣。
-
修辞手法:运用了比喻(“初头底事做成山”)、对仗(“开先水独为乾始,判后山方立地间”),增强了诗的美感与节奏。
-
主题思想:探讨自然的源头与人类的探索精神,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出对历史与未来的沉思。
意象分析
- 洞:象征深厚的知识与未知的探索。
- 山:代表稳定与伟大的事物,亦象征人生的高峰。
- 水:生机与创造的象征,流动性代表着生命的变化与发展。
- 气浊、滓坚:象征自然界的复杂性与生命的挑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开先水”象征什么?
- A. 生命的起源
- B. 过去的回忆
- C. 幸福的生活
-
“初头底事做成山”中的“山”代表什么?
- A. 高度
- B. 重要性
- C. 障碍
-
“何日重来更共攀”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忧伤
- B. 期待
- C. 失落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杜甫《望岳》:同样描绘了自然的壮丽与人对自然的敬仰,但更强调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沉重。
- 王之涣《登鹳雀楼》:表现了对远方的向往与人生的哲理,主题上与包恢的探索自然的思考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包恢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