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依然这後村翁》
时间: 2025-01-14 15:05:1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龙吟·依然这後村翁》
作者:刘克庄
依然这后村翁,阿谁改换新曹号。
虚名砂砾,旁观冷笑,何曾明道。
吟歇后诗,说无生话,热瞒村獠。
被儿童盘问,先生因甚,身顽健年多少。
不茹园公芝草。
不曾餐安期瓜枣。
要知甲子,陈抟差大,邵雍差小。
肯学痴人,据鞍求用,染髭藏老。
待眉毛覆面,看千桃谢,阅三松倒。
白话文翻译:
这位村翁依然在这里,谁又改换了新官职?
虚名如同砂砾,旁人冷笑,何曾明白道理?
吟诵完诗,谈论无关生死的话,热衷于村里的琐事。
被孩子们问起,先生为何如此,您如今还健壮多少岁?
不吃园中的公芝草,
也没尝过安期的瓜枣。
想知道甲子之事,陈抟算得大,邵雍算得小。
愿意学习的傻人,骑在马鞍上求用,染白了胡须藏住了老态。
等到眉毛遮住了面庞,看看千朵桃花凋谢,读懂三棵松树的倒影。
注释:
- 曹号:古代官职的称呼,这里指代官员的身份。
- 虚名砂砾:虚名如同砂石,形容无实质内容的名声。
- 村獠:小村庄中的人,形容村中闲人。
- 不茹园公芝草:指不吃园中长的草,借以表达对世俗生活的淡泊。
- 安期瓜枣:安期是指一种能长生的植物,借以象征长寿。
- 甲子:古代纪年法,代表着时间的流逝,形容人生的经历和智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廷桂,号阮亭,南宋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为主。
创作背景:
此诗写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民生困苦的年代。诗人以村翁为象,表达对世俗名利的淡漠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水龙吟·依然这后村翁》以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村翁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诗人在开篇通过“依然这后村翁”引出主题,暗示村翁虽老却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接着,诗中提到“虚名砂砾”,这不仅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评,更是对名利的无奈与嘲讽。诗人通过对话与观察,展现了村翁面对世俗的态度,他不在乎外界的评价,反而更关注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在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儿童的提问,突显了村翁的顽健与时光的流逝。村翁的生活虽简单,但充满了哲理与智慧。他不食草、瓜枣,象征着他对长生与名利的超脱。而“肯学痴人”则表达了他对求知的执着,尽管年纪已高,依然愿意学习,追求真实的自我。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对话,反映了人对生活的真实态度和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具有深刻的哲学思考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依然这后村翁:点明诗的主角,强调他的存在和不变。
- 阿谁改换新曹号:对世俗官名的嘲讽,反映诗人对名利的不屑。
- 虚名砂砾:虚名无实,毫无价值。
- 旁观冷笑,何曾明道:旁观者的嘲笑,反映出对真正道理的无知。
- 吟歇后诗,说无生话:吟诗之后,聊些无关紧要的话题,反映生活中琐碎的无聊。
- 被儿童盘问,先生因甚,身顽健年多少:儿童的好奇,体现了对年长者的尊重与关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虚名砂砾”,形象地描绘了名声的无用。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超脱,强调人生的真实价值在于内心的宁静与智慧,而非外界的评价与财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村翁:象征着朴实与智慧的结合。
- 桃花:象征着青春与生命的流逝。
- 松树:象征着长寿与坚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依然这后村翁”中的“依然”指的是什么? A. 一直以来
B. 变化
C. 不再
答案:A -
“虚名砂砾”中,“砂砾”指的是什么? A. 有价值的东西
B. 无用的名声
C. 美丽的事物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儿童盘问”反映了什么? A. 对村翁的好奇
B. 对世俗的追求
C. 对知识的厌倦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以个人的情感与社会动荡为背景,但更侧重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王维的《鹿柴》: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宁静,与《水龙吟》的哲理性思考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代诗词鉴赏》
- 《刘克庄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