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香岩寺 其一》

时间: 2025-01-17 09:18:53

取适向林麓,渐闻花气香。

沮洳细路侧,宛转临春阳。

诸峰纷来前,杖策依重冈。

俯视见虎迹,殷忧何能忘。

同怀二三人,为我携酒浆。

念兹最初地,努力风磴长。

意思解释

游香岩寺 其一

作者: 陶澄 〔清代〕

原文展示

取适向林麓,渐闻花气香。
沮洳细路侧,宛转临春阳。
诸峰纷来前,杖策依重冈。
俯视见虎迹,殷忧何能忘。
同怀二三人,为我携酒浆。
念兹最初地,努力风磴长。

白话文翻译

我向树林的山麓走去,渐渐闻到了花的香气。
幽静的小路旁边,阳光正好洒落在春天的景色上。
各个山峰纷纷出现在眼前,我倚杖而立在重重山岗之上。
俯视山下,看到老虎的足迹,心中忧虑怎能忘却。
和两三位知己一起,给我带来酒水。
我怀念这里的最初景象,努力攀登这风吹的山坡。

注释

  • 取适: 取道,走向。
  • 林麓: 树林的山麓。
  • 沮洳: 沮丧、湿润的地方。
  • 宛转: 曲折,形容道路的状态。
  • 杖策: 拄着拐杖,策马而行。
  • 虎迹: 老虎的足迹,暗示危险或不安。
  • 酒浆: 酒水,此处指朋友们带来的饮品。
  • 风磴: 风吹过的山坡,可能指风势较大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陶澄,清代诗人,字竹隐,号澄庵,生于明末清初,后世对其诗作有较高评价,常以自然景观为题材,风格清新洒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陶澄游览香岩寺时,借助山水风光抒发个人情感,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整首诗通过描绘前往香岩寺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悦和对友人陪伴的珍视。开篇用“渐闻花气香”引入自然的芬芳,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接着,诗人描绘了山路的蜿蜒与阳光洒落的美好,展现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春日气息。

然而,诗中又突显出“俯视见虎迹”的情景,暗示了潜在的危险与忧虑,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刻。最后,诗人表达了与友人一起品酒的愿望,这不仅是一种对友谊的珍视,更是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整体而言,诗中自然景色与人情味的融合,体现出陶澄高雅的审美情趣和深厚的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取适向林麓,渐闻花气香”:以“取适”开篇,营造出一幅春游的轻松画面,花香引人入胜。
    • “沮洳细路侧,宛转临春阳”:描绘道路旁的景象,细致的用词让人感受到春光的温柔。
    • “诸峰纷来前,杖策依重冈”:通过“杖策”一词,展现出诗人的从容,山峰的纷至沓来则象征着自然的壮丽。
    • “俯视见虎迹,殷忧何能忘”:突显自然景观中潜在的危险,带出内心的忧虑。
    • “同怀二三人,为我携酒浆”: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依赖与珍视。
    • “念兹最初地,努力风磴长”:回忆过去的美好,表达出对未来的期望与努力。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对比手法,如“春阳”与“虎迹”的对立,形成了张力。
    • 通过意象的生动描绘,增强了诗的视觉效果和情感深度。
  • 主题思想:

    • 诗歌的主题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对友谊的珍惜,以及对人生忧虑的思考。

意象分析

  • 花气: 代表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 虎迹: 象征着潜在的危险和忧虑。
  • 酒浆: 友谊与欢聚的象征,表现出人际关系的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虎迹”象征什么? A. 美好
    B. 危险
    C. 友谊

  2. 诗人向谁携酒浆? A. 自己
    B. 朋友
    C. 家人

  3. 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A. 自然与友谊
    B. 战争与和平
    C. 孤独与思考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陶澄在自然描写上更具生动性,而王维则更注重意境的深邃。两者都反映了诗人与自然的深厚联系,但情感表达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陶澄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