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我爱珠江好,骈罗杂卉多。
丛篁迷涩勒,异果熟波罗。
火米生黎贡,蕉纨细马驮。
木兰新艇子,溪女唱蛮歌。
白话文翻译:
我喜爱珠江的美丽,这里繁花似锦,杂草丛生。
竹林深处迷人,异域的果实(波罗蜜)成熟了。
火米在黎贡生长,蕉树和纤细的马驮在这里映衬。
木兰花开的新艇子,溪边的姑娘唱着蛮族的歌谣。
注释:
- 骈罗:指的是对偶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丰富的意象。
- 丛篁:指竹林,竹子生长茂盛。
- 涩勒:形容竹林的幽深和迷人。
- 异果:指外来的水果,这里特指波罗蜜(菠萝)。
- 火米:一种当地的稻米,象征丰收。
- 黎贡:指黎族的贡米,代表当地的特色。
- 蕉纨:蕉树的纤维,描述了蕉树的细长。
- 细马驮:指的是用小马驮运东西,形容生活的恬淡与自然。
- 木兰:指木兰花,象征着美丽和新生。
- 溪女:指溪水旁的姑娘,唱着民谣,描绘了当地的风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胡会恩,生于清代,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色和民俗生活,善于用诗歌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珠江杂咏四首》是胡会恩在游览珠江时所作,诗中表达了对珠江美景的赞美,反映了南方特有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珠江为题,展现了作者对这一地区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和热爱。开头两句通过“骈罗杂卉多”表现出珠江周围植物的丰富多样,营造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意境。接着,诗人描绘了竹林的幽深和异果的成熟,使人感受到南国的异域风情。在诗的后半部分,火米、蕉树等元素不仅展现了当地的特产,还反映了人们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象。最后的“溪女唱蛮歌”更是将人文与自然紧密结合,展现了当地民俗文化的魅力。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出一个生动的珠江画卷,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我爱珠江好:表达了诗人对珠江的喜爱,直接点明主题。
- 骈罗杂卉多:通过丰富的植物描绘展现珠江的生机与美丽。
- 丛篁迷涩勒:形容竹林的幽静,给人一种迷失在自然中的感觉。
- 异果熟波罗:提到波罗蜜,突出珠江独特的水果资源。
- 火米生黎贡:结合地方特产,体现了人们的丰收与生活。
- 蕉纨细马驮:描绘了蕉树的细长形态,寓意生活的宁静。
- 木兰新艇子:木兰花的绽放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带来希望。
- 溪女唱蛮歌:最后一句将自然与人文相结合,增添了生活气息和文化氛围。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骈罗杂卉”与“丛篁迷涩”,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丰富的自然意象,营造出珠江的美丽画卷。
- 比喻与拟人:将自然与人类活动结合,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珠江的热爱与赞美,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美。
意象分析:
- 珠江:象征着生机与美丽。
- 竹林:代表着幽静与自然的宁静。
- 波罗蜜:象征着南方的丰饶与异域风情。
- 火米:代表着生活的富足与希望。
- 木兰与溪女:象征着自然中的人文气息和生活的乐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对珠江的情感是什么?
- A. 厌恶
- B. 爱好
- C. 无所谓
-
诗中提到的“波罗”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鱼
- B. 一种水果
- C. 一种花
-
诗中“溪女唱蛮歌”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哀伤
- B. 喜悦
- C. 愤怒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朱自华的《江南春》:同样描绘江南的自然美景。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表达对自然的赞美与对生活的感悟。
诗词对比:
- 胡会恩的《珠江杂咏》与李白的《庐山谣》,两者均以自然为题材,但胡会恩更注重细腻的描写与地方特色,而李白则更多体现豪放与壮丽。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珠江文化与历史》
- 《中国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