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近 其五》
时间: 2024-09-19 20:50:1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燕来迟,人去早。客思怨芳草。红袖高楼,望断片云渺。一签一数邮程,燕南赵北,早已遣离心飞绕。鲤书少。丁宁小别无多,偏又月圆了。预想迎门,镜里注双笑。那知此恨绵绵,栖鸦流水,都换却相思画稿。
白话文翻译
燕子来得晚,人却已经走得早。旅客的思念让人怨恨这芳草。红袖在高楼上,目送那片云彩渺渺远去。每一签、一数邮程,南燕北赵,早已让离愁在心中飞绕。鲤鱼书信少,虽然小别没有多久,偏偏又恰逢月圆。我原本想迎接你进门,镜中映出两人欢笑。可谁知这种恨意绵绵不绝,栖息的乌鸦和流水,已然换去了我心中的相思图稿。
注释
- 燕来迟:燕子来得晚,常用以象征思念未归。
- 客思怨芳草:旅客的思念对这芳草感到怨恨,暗示着离别的悲伤。
- 红袖高楼:指女子在高楼上,红袖象征着美丽的衣衫。
- 一签一数邮程:所寄的书信数量和邮程的长短,寓意着情感的交流。
- 鲤书少:鲤鱼书信,象征着书信的稀少,表达了思念的急迫。
- 丁宁小别:丁宁是指相互约定,小别则是短暂的离别。
- 此恨绵绵:表达恨意深长而缠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俞陛云(约1640-约1710),清代诗人,字子云,号雪江。生于江苏,擅长诗词,尤其以情诗见长,风格细腻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祝英台近》系列是俞陛云为表达对爱情的感慨与思念而作,反映了他对离别与重聚的复杂情感,时代背景下,社会动荡和个人情感的交织使得这首词更具深度。
诗歌鉴赏
《祝英台近 其五》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一个旅客的思念之情,诗中通过燕子、红袖、邮程等意象,生动展现了离别的痛苦与思念的深邃。诗的开头“燕来迟,人去早”便直接点明了主题,燕子虽来迟,却无法逆转人已离去的事实,营造出一种无奈的气氛。接下来的“客思怨芳草”,则将思念与怨恨结合,使得情感更为复杂。
“红袖高楼,望断片云渺”展现了对美好回忆的追逐与失落,红袖高楼象征着美丽与希望,而片云则如同远去的情感,渺无踪影。这种对比的手法使得思念的情感愈加深刻。
“每一签、一数邮程”,通过细节描绘出思念的强烈,鲤书少更显得心急如焚。丁宁小别无多,却又是“月圆”之时,月圆象征着团圆,却因小别而感到无奈。
最后两句“那知此恨绵绵,栖鸦流水”,将思念之情推向高潮,乌鸦和流水成为了永恒的意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无尽,展现了浓厚的离愁与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燕来迟,人去早:燕子来得晚,而人却已经早早离去,暗示着离别的悲伤。
- 客思怨芳草:游子因离别而怨恨这芳草,表达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失落。
- 红袖高楼,望断片云渺:美丽的女子在高处,目送那片云彩,象征着对远方的思念。
- 一签一数邮程:每封信的数量与邮程的距离,隐喻着思念的漫长与不易。
- 燕南赵北,早已遣离心飞绕:南燕北赵,离愁早已在心中飞舞,表现思念的无处不在。
- 鲤书少:鲤书象征着书信的稀少,表达思念的急迫。
- 丁宁小别无多,偏又月圆了:虽是短暂的离别,但恰逢月圆,形成强烈对比。
- 预想迎门,镜里注双笑:原本期待相聚的欢笑,却因离别而成空。
- 那知此恨绵绵:未曾想到这种思念之痛竟如此绵延。
- 栖鸦流水,都换却相思画稿:乌鸦栖息、流水流淌,象征着思念的无尽,心中原有的相思图稿已然消逝。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燕子、红袖、流水等意象,构建出情感的象征。
- 对仗:如“燕南赵北”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思念赋予生命,表现出其深刻的情感。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因离别而生的深深思念与无奈,情感细腻而真实,透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出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未来重聚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燕子:象征着思念与归来。
- 红袖:代表着美丽与爱情的期盼。
- 邮程:表达了两人之间的距离与情感的传递。
- 月圆:象征团圆,却又因小别而显得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燕来迟,人去早”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喜
B. 无奈与思念
C. 愤怒 -
“鲤书少”中的鲤书象征什么? A. 财富
B. 书信的稀少
C. 旅行 -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A. 游子的欢乐
B. 离别的思念与无奈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纳兰性德《木兰花令》
诗词对比
- 《如梦令》:同样表达了思念与离别的情感,但更加侧重于女性的细腻情感与内心的挣扎。
- 纳兰性德《木兰花令》:以更直接的方式表达思念,情感更为激烈而直接。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集》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俞陛云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