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怨慢五首 其五》
时间: 2025-01-14 18:53: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恁弹出夜弦清怨。湘水巫云,谱成凄绝。泪湿青衫,寄情空自费花叶。碧梧吟罢,还怜惜芳兰未歇。可忆红楼,吹玉茗东风如雪。愁说。昔年萧寺见,风貌莲花无别。蓬山路近,看纕佩尊前亲结。怎滇池到红鹃,便梦断竹王残月。只应罗袖黄昏,犹记旧时横笛。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通过夜晚的弦乐声表达了清幽的怨恨。湘水边的巫云,谱写出凄凉的情感。泪水湿透了我的青衫,寄托的情意空自消耗在花叶之间。碧梧吟唱完后,我更加怜惜那尚未凋谢的芳兰。可曾想起那红楼,吹奏着如雪般的玉茗东风。愁绪不已。往年在萧寺见到的情景,仿佛风貌如莲花般无二。蓬山的路途越来越近,我在佩饰前亲密相结。怎奈滇池畔的红鹃,便让我梦断在竹王的残月下。只应在黄昏时分,记得往昔的横笛声。
注释
- 恁:你,如此。
- 夜弦:夜晚的弦乐。
- 湘水:指湘江,常用作抒情的背景。
- 巫云:古代巫师的云,寓意神秘。
- 碧梧:青色的梧桐树,象征高洁。
- 红楼:红色的楼阁,可能指古代女子居所。
- 吹玉茗:用玉制的乐器吹奏,形容音乐清丽。
- 滇池:云南的一个著名湖泊。
- 罗袖:轻盈的袖子,象征女子的柔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慈铭(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出生于江苏,擅长词曲,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多描绘山水、花鸟,具有浓厚的抒情特征。
创作背景
《长亭怨慢五首》是李慈铭在清代特定历史背景下创作的,诗中透着对过往情感的追忆与感伤,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的情绪与个人的无奈。
诗歌鉴赏
《长亭怨慢五首 其五》是李慈铭情感丰富的作品。整首诗通过对音乐、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出一种深沉的忧伤与怀念。开头的“恁弹出夜弦清怨”,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音乐的夜晚,弦乐声中夹杂着无尽的怨恨。接着,湘水和巫云的意象交织,构建了一个凄凉的情境。泪湿青衫的描述,传达出诗人内心的痛楚与无奈。
在情感的表达上,诗人巧妙地运用自然景物来映射内心的波动。碧梧与芳兰的吟唱,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珍惜;而“可忆红楼,吹玉茗东风如雪”的描绘,则让人回忆起往昔的美好,愈发显得如今的无奈与落寞。最后的“只应罗袖黄昏,犹记旧时横笛”,总结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黄昏的意象增添了一种淡淡的伤感,仿佛在讲述一段旧时的恋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恁弹出夜弦清怨:你弹出的夜晚乐曲中充满了清怨。
- 湘水巫云,谱成凄绝:湘江的水与巫云交织,谱写成凄绝的情感。
- 泪湿青衫,寄情空自费花叶:眼泪湿透了青衫,寄托的情感却徒劳无益,像是花叶的消逝。
- 碧梧吟罢,还怜惜芳兰未歇:碧梧吟唱完后,我更加怜惜那尚未凋谢的芳兰。
- 可忆红楼,吹玉茗东风如雪:可曾想起那红楼,吹奏着如雪般的玉茗东风。
- 愁说:愁绪不已。
- 昔年萧寺见,风貌莲花无别:往年在萧寺见到的情景,仿佛风貌如莲花般无二。
- 蓬山路近,看纕佩尊前亲结:蓬山的路途越来越近,我在佩饰前亲密相结。
- 怎滇池到红鹃,便梦断竹王残月:怎奈滇池畔的红鹃,让我梦断在竹王的残月下。
- 只应罗袖黄昏,犹记旧时横笛:只应在黄昏时分,记得往昔的横笛声。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音乐比作怨恨,通过声音传达情感。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使其与人的情感产生共鸣。
- 对仗:运用对称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往昔情感的追忆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诗人在音乐与自然的交织中,流露出对失去的无奈与惋惜,情感深沉而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夜弦:象征夜晚的孤独与清怨。
- 湘水:代表水的流动与记忆的延续。
- 碧梧、芳兰:象征高洁与美好,表达对美的珍惜。
- 红楼:隐喻往昔的美好时光。
- 滇池、红鹃:自然意象寄托情感,暗示梦断与遗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夜弦”指代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夜晚的音乐
- C. 一种情感
-
诗人对“芳兰”的感情是?
- A. 无所谓
- B. 珍惜
- C. 伤心
-
“可忆红楼”中的“红楼”象征什么?
- A. 美好的回忆
- B. 现实的困境
- C. 未来的希望
答案: 1.B 2.B 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钗头凤·世情薄》:李清照
- 《离骚》:屈原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怀旧与情感的诗作,但更加突出女性的细腻情感。
- 白居易的《琵琶行》:两首诗都涉及音乐,但李慈铭更注重情感的内心流露,而白居易则通过叙事增强情感的传达。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李慈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