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州署东偏新辟小园成,春日偶题》

时间: 2025-01-19 19:56:04

丝雨愔愔飘未已,遥山半被云遮。

小园堪拟庾公家。

数竿君子竹,一径美人花。

清昼垂帘无个事,茗炉闲试新茶。

眼前生趣足相夸。

燕儿营厦屋,蜂使放朝衙。

意思解释

临江仙 州署东偏新辟小园成

作者:丁瀚 〔清代〕

原文展示:

丝雨愔愔飘未已,遥山半被云遮。
小园堪拟庾公家。数竿君子竹,一径美人花。
清昼垂帘无个事,茗炉闲试新茶。
眼前生趣足相夸,燕儿营厦屋,蜂使放朝衙。

白话文翻译:

细雨轻轻飘洒,还没有停下来,远处的山峰被云雾笼罩。
这个小园子完全可以和庾信的家相比。几根君子竹,通往美人花的一条小径。
清闲的白天,拉上帘子没有什么事可做,悠闲地在茶炉上试着新茶。
眼前的生趣足以让人夸耀,燕子在屋檐下安营,蜜蜂也懒洋洋地飞向朝廷。

注释:

  • 愔愔:形容细雨轻柔。
  • 庾公:指东晋诗人庾信,以其诗文才华著称。
  • 君子竹:象征高洁的品质。
  • 美人花:指美丽的花朵,可能暗指某种优雅的植物。
  • 茗炉:用来煮茶的炉子。
  • 燕儿:燕子,象征春天和生机。
  • 蜂使:指蜜蜂,形容它们在日出时活动。

典故解析:

  • 庾信:庾信是东晋的著名诗人,其作品多描绘山水和田园生活,常被后人引用,象征诗人的理想居所。
  • 燕子:在中国文化中,燕子是春天的象征,常用来表达生机和快乐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丁瀚,清代诗人,以细腻的诗风和深厚的文人气质著称,作品多涉及自然景观、人生哲理以及人际关系等主题。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州署东偏新辟的小园,表达了作者在新环境中的悠闲心态与淡泊生活。春日的细雨和小园的宁静,形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

诗歌鉴赏:

《临江仙》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优雅的意象,展现了丁瀚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诗中的丝雨、远山、君子竹和美人花等意象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恬静而又生动的画面。作者在小园中悠闲品茶,充分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淡然态度。细雨中的小园,不仅是自然的美好,还是内心宁静的象征。燕子和蜜蜂的出现,增添了生动的气息,彰显了春天的生机,整体上给人一种恬淡而愉悦的感受。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丝雨愔愔飘未已:描写细雨轻轻飘洒的景象,营造出柔和的气氛。
    2. 遥山半被云遮:远山被云雾笼罩,增加了神秘感和远离尘嚣的意境。
    3. 小园堪拟庾公家:小园的美丽可以与庾信的家相媲美,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4. 数竿君子竹,一径美人花:描绘了园中景物,君子竹象征高洁,花则代表美好与雅致。
    5. 清昼垂帘无个事:清闲的日子,拉上帘子,没有任何事情可做,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
    6. 茗炉闲试新茶:在茶炉旁悠闲地品尝新茶,体现了生活的雅致和闲适。
    7. 眼前生趣足相夸:眼前的生动景象足以引人赞美,表达了对当前生活的满足。
    8. 燕儿营厦屋,蜂使放朝衙:燕子在屋檐下栖息,蜜蜂在忙碌,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修辞手法

    1. 比喻:小园比作庾公家,突出其美好。
    2. 拟人:燕儿和蜜蜂被赋予了生命,增添了生动性。
    3. 对仗:如“君子竹”“美人花”,构成和谐的对称。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和生活的宁静,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体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丝雨:象征着温柔、细腻的情感。
  • 遥山:代表远离尘嚣的理想境地。
  • 君子竹:象征高洁与品德。
  • 美人花:代表美丽与生命的绽放。
  • 燕儿、蜂使:象征着春天的生机和活力,传达出生活的乐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丝雨”形容什么样的天气?

    • A. 大雨滂沱
    • B. 细雨绵绵
    • C. 晴空万里
    • D. 风和日丽
  2. “小园堪拟庾公家”中的“庾公”指的是谁?

    • A. 庾信
    • B. 庾亮
    • C. 庾公子
    • D. 庾氏家族
  3. 诗中提到的“君子竹”象征什么?

    • A. 美丽
    • B. 高洁
    • C. 富贵
    • D. 忍耐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描绘了自然与内心的宁静,但李白更多的是思乡之情;而丁瀚则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 《山居秋暝》:王维的诗歌同样关注自然,但其情感更加沉郁、深邃,与丁瀚的清新淡泊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分析》
  • 《诗词与自然:审美与哲思的交融》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临江仙》的诗意及其美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