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郭方隐几,君平正下帘。
新丛培药本,细字认书签。
散漫妻孥怪,疏狂故旧嫌。
料无白衣使,生惜后陶潜。
白话文翻译
在南郭的隐居处,书桌旁正摆着几张桌子,君平正在缓缓拉下窗帘。
新种的草药刚刚培育出来,细小的字迹在书签上清晰可辨。
散漫的妻子和孩子们感到奇怪,昔日的老朋友也对我有些嫌弃。
想必没有白衣使者来访,我对陶潜的后事感到惋惜。
注释
- 南郭:指南郭山,古人隐居的地方。
- 君平:可能指的是王君平,古代的一位文人。
- 新丛:新种植的草丛。
- 培药本:种植药材的根本。
- 细字认书签:指书中的细小字迹。
- 妻孥:指妻子和子女。
- 白衣使:古代文人所称的使者,通常是指高士或隐者。
- 陶潜:陶渊明,著名隐士和诗人,以隐居生活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唐烜,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为鲜少记录,但其作品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而著称,反映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乙卯都门杂感 其三》是唐烜在都门隐居期间创作的一组诗中的一首,反映了他在生活与理想之间的矛盾,以及对朋友与家庭关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隐居生活为背景,诗人通过描写日常生活中的琐事,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人际关系的思考。开篇提到的“南郭方隐几”,显示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接着,诗人描绘了自己在书桌前的情景,正静心培植草药,显现了他对知识与修身的重视。
而“散漫妻孥怪,疏狂故旧嫌”则表明了诗人在家庭与朋友之间感到的隔阂与不安,表明了他对社会与自我的反思。最后一句“料无白衣使,生惜后陶潜”更是将隐士的理想与现实生活的冲突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表达了对陶渊明式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理想生活的不懈追求,富有哲理性与诗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南郭方隐几:在隐居的地方,书桌上摆放了几张桌子,暗示诗人正处于独处的状态。
- 君平正下帘:君平是诗人的朋友,正在拉下窗帘,象征着对外界的遮蔽与隐退。
- 新丛培药本:新种植的药草,说明诗人有意于修身养性,注重内心的滋养。
- 细字认书签:书中有细小的字迹,表明诗人对知识的追求与珍视。
- 散漫妻孥怪:家庭成员对诗人的生活状态感到奇怪,反映出诗人与家人之间的隔阂。
- 疏狂故旧嫌:老朋友对诗人的隐退感到疏远,表明社会关系的变化。
- 料无白衣使:推测没有高士来访,隐士的生活愈发孤独。
- 生惜后陶潜:对陶渊明的羡慕与惋惜,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有对仗的美感,如“散漫妻孥怪,疏狂故旧嫌”。
- 象征:通过“白衣使”象征理想化的生活状态。
- 比喻:将日常细节比作对隐居理想的追求,体现深层的哲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他在现实生活中的孤独与对旧友的思念,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隐居:象征着追求内心平静与自我修养。
- 草药:象征知识与内在修为的成长。
- 窗帘:象征对外界的隔离与保护。
- 白衣使:象征理想中的高洁人格与理想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南郭”指的是: A. 一座山
B. 一位诗人
C. 一种植物
D. 一个城市 -
“君平”在诗中代表: A. 家人
B. 朋友
C. 诗人自己
D. 隐士 -
诗人对陶渊明的态度是: A. 羡慕与惋惜
B. 轻视与否定
C. 无所谓
D. 担忧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乙卯都门杂感 其三》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有相似的主题,都是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的思考。陶渊明的作品更多地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宁静,而唐烜则更关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内心的孤独。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技巧》
- 《陶渊明与隐士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