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何物能令公怒喜》
时间: 2025-01-04 08:17:5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蝶恋花·何物能令公怒喜
辛弃疾 〔宋代〕
何物能令公怒喜?
山要人来,人要山无意。
恰似哀筝弦下齿,
千情万意无时已。
自要溪堂韩作记,
今代机云,好语花难比。
老眼狂花空处起,
银钩未见心先醉。
白话文翻译:
这世上有什么能让您既生气又高兴呢?
山需要人来,而人却对山没有什么意念。
就好比那悲伤的筝声,从弦下传出,
千种情感万种意念,永无止境。
我只想记录溪边的堂前事,
如今的时代如同飞云,好词美句难以相比。
年纪大了,眼前的花儿空荡荡地绽放,
银钩还未显现,我的心已经醉了。
注释:
- 何物:什么东西。
- 公:指代对方,可能是朋友或对话者。
- 无意:没有意图或想法。
- 恰似:恰好像。
- 哀筝:悲伤的筝声,古琴的音色。
- 千情万意:形容感情深厚,内容丰富。
- 溪堂:溪边的堂屋。
- 韩作记:可能指的是韩愈或与他相关的文学作品。
- 机云:可能指代时代的变化,如云飞。
- 狂花:盛开的花朵。
- 银钩:比喻美好的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宋代著名词人,出身于豪门世家。辛弃疾的一生充满了战斗与诗歌,他的作品常常融入激烈的爱国情怀与个人情感,特别是在词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创作背景:
《蝶恋花·何物能令公怒喜》创作于辛弃疾晚年,正值南宋时期,国家动荡,辛弃疾的心情复杂,既有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也有个人情感的抒发。
诗歌鉴赏:
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开篇即以“何物能令公怒喜”引入,表明诗人对人生的思考,表达对情感波动的困惑。山与人的关系被隐喻成一种无奈,表达了人对自然的渴望与无能为力。
“恰似哀筝弦下齿,千情万意无时已”这一句,歌词生动地描绘了音乐中蕴含的丰富情感,与自然相结合,形成一种情感的共鸣。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索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后半部分,诗人对当下社会的感叹与对往昔的思念交织在一起,体现出对美好言语的渴求。在“老眼狂花空处起”中,诗人以“老眼”自嘲,表达了对花开花落、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淡淡的伤感。最后一句“银钩未见心先醉”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即使未见美好,心中依然醉心于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何物能令公怒喜:探讨让人情绪波动的事物,表现出对人生和情感的思考。
- 山要人来,人要山无意: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出一种无奈与渴望。
- 恰似哀筝弦下齿:音乐与情感的结合,暗示情感的复杂。
- 千情万意无时已:情感的丰富多样,永不停息。
- 自要溪堂韩作记:对过往的回忆与珍惜。
- 今代机云,好语花难比:对当代的感慨,言辞的无力。
- 老眼狂花空处起:年华已逝,花开花落的无奈。
- 银钩未见心先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醉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恰似哀筝”,将情感与音乐结合。
- 拟人:赋予自然以情感,表现人与自然的联系。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对人与自然、情感波动的探讨,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思考,展现出一种复杂而深刻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象征自然与人类内心的渴望。
- 哀筝:代表悲伤与情感深度。
- 狂花:象征岁月的流逝与美好事物的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何物能令公怒喜”中“公”指代谁?
- A. 朋友
- B. 自己
- C. 上帝
- D. 自然
-
诗中提到的“老眼狂花”意味着什么?
- A. 年轻
- B. 花开
- C. 年龄增长与无奈
- D. 眼花缭乱
-
“千情万意无时已”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单调
- B. 丰富多样的情感
- C. 绝望
- D. 无所谓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辛弃疾与李清照的词风不同,辛词多浮躁激昂,李词则细腻柔情。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但都展现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