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席上吴子似诸友见和再用韵答之)》

时间: 2025-01-06 06:52:50

翰墨诸君久擅场。

胸中书传许多香。

苦无丝竹衔杯乐,却看龙蛇落笔忙。

闲意思,老风光。

酒徒今有几高阳。

黄花不怯秋风冷,只怕诗人两鬓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鹧鸪天(席上吴子似诸友见和再用韵答之)》
作者: 辛弃疾

翰墨诸君久擅场。
胸中书传许多香。
苦无丝竹衔杯乐,
却看龙蛇落笔忙。
闲意思,老风光。
酒徒今有几高阳。
黄花不怯秋风冷,
只怕诗人两鬓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翰墨之交的朋友们在这里久有盛名,胸中所蕴藏的书籍和知识都散发着芬芳。可惜的是缺少丝竹乐器伴奏的欢愉,眼前只看到笔墨飞舞如龙似蛇般的忙碌。闲谈中想起往昔的风光,现在喝酒的人还有多少呢?即使黄花不畏秋风的寒冷,也只害怕诗人头上的白发渐渐增多。

注释:

  • 翰墨:指书法或文人文化。
  • 丝竹:指丝绸和竹制乐器,常用来形容音乐。
  • 龙蛇:比喻笔法的灵活多变。
  • 高阳:指高兴、快乐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宋代著名词人、诗人。他的词作以豪放、激昂著称,常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他的词风受到李清照等人的影响,结合了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辛弃疾晚年,正值他对人生的感慨与反思。诗中描绘了当时文人聚会的情景,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和对友人的眷恋。

诗歌鉴赏:

这首《鹧鸪天》通过描绘一场文人聚会,展现了辛弃疾对朋友的珍视以及对自身老去的感慨。开头的“翰墨诸君久擅场”,一方面赞美了与会的朋友们在文艺上的成就,另一方面也隐含着一种羡慕和敬仰的情感。

接下来的“胸中书传许多香”,则强调了知识与文化的价值,暗示即使缺少音乐的伴奏,文人的才情依旧能够在笔墨之间流淌。然而,诗人转而表现出一种失落感,“苦无丝竹衔杯乐”,让人感受到一种文人聚会的孤独。

“闲意思,老风光”一句,诗人回忆起往昔的美好时光,流露出对青春易逝的感慨,尤其是“酒徒今有几高阳”,更是对当下饮酒作乐之人的少之又少的叹息。而最后两句则以“黄花不怯秋风冷,/只怕诗人两鬓霜”结束,黄花象征着坚韧与不屈,而诗人却无法抵挡岁月的侵袭,白发渐生,令人倍感无奈。

整首诗以欢宴为背景,穿插着对知识、友情和时光的深刻思考,情感细腻而又饱满,表现了辛弃疾复杂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翰墨诸君久擅场:赞美与会的朋友们在文坛上久负盛名。
  2. 胸中书传许多香:形容他们的知识丰富,书香气息扑面而来。
  3. 苦无丝竹衔杯乐:惋惜没有音乐的伴随,聚会的乐趣大打折扣。
  4. 却看龙蛇落笔忙:描绘聚会中人们挥洒笔墨的忙碌场景。
  5. 闲意思,老风光:随意提起往昔的美好时光,感叹岁月流逝。
  6. 酒徒今有几高阳:感叹如今能畅饮作乐的人已不多。
  7. 黄花不怯秋风冷:比喻坚强的精神,象征着不屈的意志。
  8. 只怕诗人两鬓霜:诗人对老去的无奈与忧伤。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龙蛇”比喻书法的灵动。
  • 对仗:如“酒徒今有几高阳”,展现了诗的工整。
  • 象征:黄花象征着坚韧的精神。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对知识的敬仰以及对岁月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时光流逝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翰墨:象征文化和文人的风采。
  • 丝竹:象征音乐和欢乐的氛围。
  • 黄花:象征坚韧与美好的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翰墨”指的是什么? A. 书法和文人文化
    B. 音乐和舞蹈
    C. 食物和饮品
    答案:A

  2. “黄花”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美丽
    B. 坚韧与不屈
    C. 伤感
    答案:B

  3. 诗人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欢愉
    B. 失落与感慨
    C. 愤怒
    答案:B

参考资料:

  • 《辛弃疾词全编》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通过以上分析和学习,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辛弃疾的这首《鹧鸪天》,感受其中的情感与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