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菩萨蛮
辛弃疾
功名饱听儿童说。
看公两眼明如月。
万里勒燕然。
老人书一编。
玉阶方寸地。
好趁风云会。
他日赤松游。
依然万户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功名的渴望和理想,听说孩子们都在谈论功名,他心中也渴望取得一番成就。看着你,双眼明亮如同明月,给我带来无限希望。即使身在万里之外,我也愿意去书写我的理想。假如有一天能乘风破浪,去赤松山游玩,依然希望能成为万户侯,拥有显赫的地位。
注释:
- 功名:指的是官职与名声。
- 儿童:此处指年轻人,形容对功名的憧憬。
- 燕然:指的是边关的地方,象征着远征与成就。
- 玉阶:指的是高贵之地,象征着地位和荣耀。
- 赤松:赤松山,传说中的仙境,代表着理想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宋代著名词人和军事家。他的词风豪放,情感真挚,常表达对国家的关怀与个人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辛弃疾生活在南宋时期,国家面临金朝的威胁,他内心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对个人理想的追求。这首《菩萨蛮》写于他对功名的思考,表达了他希望能在风云变幻中有所作为的愿望。
诗歌鉴赏:
《菩萨蛮》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的词作,体现了辛弃疾对功名和理想的执着追求。诗的开头便以“功名饱听儿童说”引出主题,表现了他对功名的向往与渴望。接着通过“看公两眼明如月”,形象地描绘了理想中的人,富有光明与希望的象征。诗中提到的“万里勒燕然”,不仅仅是地理上的远行,更是对未来成就的期盼。辛弃疾在诗中强调了对名利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局的不安与对个人理想的执着追求。
整首诗结构紧凑,情感真挚,字里行间都蕴含着浓厚的历史感与个人情感的交织。通过描绘明月、风云等意象,辛弃疾成功地将自己的情感与理想升华,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功名饱听儿童说:表达对功名的渴望,认为即使是儿童也在谈论功名,自己也渴望参与其中。
- 看公两眼明如月:形象化地描绘出理想中的人,眼睛如同明月般明亮,象征着希望和机会。
- 万里勒燕然:意指即使身处遥远的地方,也希望能书写自己的理想与成就。
- 老人书一编:表明希望能有一部自己的著作,流传后世。
- 玉阶方寸地:象征着高贵和荣耀,表达对地位的渴望。
- 好趁风云会:希望在时局变化之际,能抓住机会,实现理想。
- 他日赤松游:向往未来的美好,赤松山象征理想境地。
- 依然万户侯:最终希望能成为显赫一时的人物。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明如月”,通过比喻强调光明与希望。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工整,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
- 象征:如“赤松”象征理想与追求,营造出丰富的意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辛弃疾对功名与理想的追求,表现了他对未来的希望与不屈的精神。诗中展现了历史的厚重感与个人理想的追逐,情感真挚动人。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月:象征希望、光明。
- 燕然:象征远征与成就。
- 玉阶:象征高贵与荣耀。
- 风云:象征时局变化与机会。
- 赤松:象征理想境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看公两眼明如月”中的“公”指的是?
A. 朋友
B. 理想中的人
C. 儿童
D. 自己 -
“功名饱听儿童说”这句的意思是?
A. 儿童谈论功名
B. 功名让人心碎
C. 儿童不懂功名
D. 诗人对功名的反思 -
诗中的“赤松”象征什么?
A. 成就
B. 理想
C. 朋友
D. 未来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望岳》
- 陶渊明《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 辛弃疾与李白的作品都表达了对理想与功名的追求,但辛弃疾的词风更显豪放,李白则更富于浪漫情怀。
参考资料:
- 《辛弃疾词全集》
- 《宋代词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