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同六舅尚书咏茶碾煎烹三首
作者: 黄庭坚
风炉小鼎不须催,
鱼眼长随蟹眼来。
深注寒泉收第一,
亦防枵腹爆乾雷。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煮茶的悠闲与讲究。小炉子上,茶鼎上的火焰不需要催促,锅里的水随着时间慢慢加热。茶水的温度就像鱼眼般逐渐升高,最终达到与蟹眼相似的状态。用寒泉水泡茶,可谓是第一选择;同时也要防止肚子空着而引发的干雷,暗指饮茶时肚子空要小心。
注释:
- 风炉小鼎:指用来煮茶的小炉子和茶鼎。
- 鱼眼、蟹眼:比喻水开时的泡沫,鱼眼比喻小泡,蟹眼比喻大的泡。
- 深注寒泉:用寒冷的泉水注入。
- 枵腹:指空腹,即肚子没有食物。
- 爆乾雷:比喻空腹时饮茶带来的不适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涧溪居士,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为“江西诗派”的创始人之一,擅长诗歌、书法和散文,尤以诗歌见长,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情感真挚,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黄庭坚晚年,反映了他对茶文化的热爱与追求,表达了他在饮茶过程中的细致与讲究,展现了他的生活哲学。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煮茶时的细腻过程,表现了作者对茶的深厚感情。诗中以“风炉小鼎”开篇,展现了煮茶的器具和环境,给人一种温馨而静谧的感觉。“不须催”的语句则体现了作者对饮茶过程的从容与淡定,暗示了他对生活的态度。接着通过“鱼眼长随蟹眼来”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水开时的状态,形象且富有趣味。最后两句“深注寒泉收第一,亦防枵腹爆乾雷”则引导读者思考饮茶的选择与身体的感觉,发人深省。
在这首诗中,黄庭坚不仅仅是在表达一种饮茶的技艺,更是在探讨一种生活的哲学。茶,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风炉小鼎不须催:小炉子上的茶鼎,火焰不需要催促,表现了悠闲的气氛。
- 鱼眼长随蟹眼来:水开时的气泡逐渐增多,从小泡到大泡,形象地描绘了水的变化过程。
- 深注寒泉收第一:用泉水泡茶是最好的选择,强调了水源的重要性。
- 亦防枵腹爆乾雷:提醒在饮茶时要注意肚子空的情况,以免造成身体的不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开时的泡沫比作鱼眼与蟹眼,生动形象。
- 对仗:前三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列举不同状态的气泡,增强了诗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茶文化的热爱和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传递出一种从容、淡定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尊重。
意象分析:
- 风炉:象征着温暖、静谧的环境。
- 小鼎:代表着泡茶这一细致入微的过程。
- 鱼眼、蟹眼:体现了茶的变化与生命的活力。
- 寒泉水:象征清静、纯净的自然之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茶水开时的状态是用什么比喻的? A. 花瓣
B. 鱼眼和蟹眼
C. 瀑布 -
诗人强调用什么样的水泡茶是第一选择? A. 温水
B. 饮用水
C. 寒泉水 -
“风炉小鼎不须催”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迫切
B. 悠闲
C. 焦虑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饮茶》:描绘了饮茶的乐趣和情境。
- 李白《月下独酌》:表现了饮酒与自然的结合。
诗词对比:
- 黄庭坚 vs. 苏轼:两位诗人在茶文化方面的诗作均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但黄庭坚更偏重于细腻的技艺和过程,而苏轼则更注重于饮茶的情感体验和哲理探讨。
参考资料:
- 《黄庭坚诗集》
- 《宋代茶文化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