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春 淡巴菰》
时间: 2025-01-14 21:32:24意思解释
一枝春 淡巴菰
原文展示:
海岛移来,倩并刀镂就千丝金碎。筠筒石火,尽是间中生计。吹兰吐麝,更销尽薄寒残醉。多只恐,万缕成灰,剩有断纹心字。氤氲绣屏香细。罥窗纱袅袅,未输沉水。瑶阶伫立,散作半帘花气。熏炉夜暖,倚珊枕几回曾记。偏喜得频递春纤,小鬟解事。
白话文翻译:
海岛上的景物如同刀刻般细致,仿佛是千丝万缕的金线。竹筒和石火是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品味。兰花的清香和麝香的味道,已经驱散了残留的寒意和醉意。让我担心的是,所有的美好都可能化为灰烬,只剩下心中的那一丝痕迹。轻烟缭绕,绣屏上散发出细腻的香气。窗帘轻柔飘动,似乎比沉水还要柔和。瑶台上我伫立,仿佛散发出一半的花香。熏香的炉子在夜里散发温暖,我靠着珊瑚枕头,回想起多少次的甜蜜往事。更让我欢喜的是,春天的纤细之事频频递来,那个小侍女也懂事了。
注释:
- 倩:美丽。
- 镂:雕刻。
- 筠筒:竹筒,指盛装酒水或其他物品的竹制器具。
- 吹兰吐麝:形容香气的散发。
- 氤氲:形容烟雾弥漫的样子。
- 罥窗纱:纱窗,形容窗帘的轻柔。
- 瑶阶:珍贵的台阶,形容环境的优雅。
典故解析:
本诗中并没有直接引用的古典典故,但隐含了对优雅生活和春天气息的追求,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细腻的观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蕊,清代女诗人,生活在一个充满文化氛围的时代。她的作品多以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视角著称,常常描绘自然景物和生活点滴,充满了女性的柔情和细腻。
创作背景:
《一枝春 淡巴菰》创作于沈蕊对春天的感悟之际,表达了她对生活美好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女性的声音逐渐被重视,沈蕊以她的诗词展现了女性的独特视角。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气息与生活的美好。开篇以“海岛移来”引入,既有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暗含生活的变迁与希望。诗中反复出现的香气意象(如“吹兰吐麝”)使人感受到春天的温暖与生命的复苏。此外,诗中对于“万缕成灰,剩有断纹心字”的担忧,展现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整体而言,沈蕊通过对细节的把握,成功传达了春天的柔和与生命的脆弱,表达了对生活的深情眷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海岛移来,倩并刀镂就千丝金碎:描述自然美景,刀镂般的细致,象征生活中的美好与珍贵。
- 筠筒石火,尽是间中生计:竹筒与石火代表了生活的日常与生计,体现生活的朴实。
- 吹兰吐麝,更销尽薄寒残醉:兰麝的香气驱散了寒意,暗示春天的到来。
- 多只恐,万缕成灰,剩有断纹心字:表达对美好事物易逝的忧虑。
- 氤氲绣屏香细:描绘出环境的雅致和香气的细腻。
- 罥窗纱袅袅,未输沉水:窗帘轻柔,展现生活的优雅。
- 瑶阶伫立,散作半帘花气:在美丽的环境中静立,感受花香。
- 熏炉夜暖,倚珊枕几回曾记:温馨的夜晚,回忆往昔的甜蜜。
- 偏喜得频递春纤,小鬟解事:描写春天带来的新事物,表明小侍女的懂事与聪慧。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比作精致的工艺,增强了诗的美感。
- 拟人:通过“吹兰吐麝”,将香气赋予生命,增强了感官体验。
- 对仗:如“熏炉夜暖,倚珊枕”,对称的句式增加了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与生活的珍惜,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象征生命的复苏与希望。
- 香:代表情感的细腻与优雅。
- 心字:象征内心的情感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海岛”象征着什么? A. 自然之美
B. 生活的困境
C. 过去的回忆
答案: A -
“万缕成灰,剩有断纹心字”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希望
B. 对美好事物的忧虑
C. 对生活的满足
答案: B -
诗中的“瑶阶伫立”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A. 春天的生机
B. 优雅的环境
C. 忧伤的回忆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展现女性的细腻情感与对生活的思考。
- 苏轼《水调歌头》: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情感的复杂性。
诗词对比:
- 沈蕊与李清照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均展现了女性细腻的内心世界,但沈蕊更偏重于描绘自然与生活的结合,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现个人情感的波动。两者在意象的运用上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清代女诗人研究》
- 《沈蕊及其诗词风格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