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林侄韵赋雪》
时间: 2025-01-08 03:25:53意思解释
用林侄韵赋雪
作者: 苏辙 〔宋代〕
原文展示
密雪来何晚,穷冬候欲差。
投空落细米,布地净平沙。
缭绕飞相著,重仍积暗加。
雨微花破碎,风细脚倾斜。
次第来如掺,冥濛堕不讹。
燅鹅吹劲鞴,秀苇拂轻耞。
画字飘还没,团球暖旋窊。
出盐东海若,链石古皇娲。
翻簸腾归骑,纷飘集晚鸦。
庭梅辨红萼,垅麦覆黄芽。
拨砌求新药,寻踪射伏。
埋楼平尽脊,集树短留槎。
乱下曾何择,平铺欲尽遮。
欺贫寒入褐,恼客重添车。
积素聊成烛,烹甘强试茶。
病僧添晓钵,老令放晨衙。
融液曾何有,鲜明竟不奢。
积多还避并,化早发従畲。
溜滴檐垂箸,行观迳转虵。
谁能相就醉,都市酒容赊。
白话文翻译
密密的雪何以来得如此晚,整个寒冬的等待几乎要偏差。
空中飞舞落下细小的雪花,地面铺成一片洁净如沙的白。
雪花缭绕飞舞,重重叠叠又积上暗影。
细微的雨点打破花瓣,微风轻轻倾斜着脚步。
雪花依次飘落,像是混合在一起,不知不觉中堕落。
鹅的叫声像是吹响的号角,秀丽的芦苇轻轻拂动。
字迹在空中飘荡却又未能显现,雪球在暖风中轻轻滚动。
就像出盐的东海,链条连接着古老的女娲。
翻滚着的雪花如骑马归来,纷纷扬扬聚集在晚归的乌鸦周围。
庭院中的梅花辨认红色的花萼,田垄上的小麦覆上了黄芽。
拨开土块寻求新药,追寻踪迹射向深处。
埋没的楼房平坦无脊,聚集的树木短小留存着浮木。
纷乱的降雪曾何以选择,平铺开来欲将一切遮蔽。
欺凌了贫困的寒冷,惹恼了客人重添车马。
积雪聊作蜡烛,煮茶时强行尝试甘甜。
生病的僧侣多添了早晨的钵,老者则放下了晨间的衙门。
融化的液体曾经何在,鲜明的色泽竟不奢侈。
积雪多了还要避着,不早就从山里发出。
滴水在屋檐上垂落,行人看着小路转弯如蛇。
谁能与我醉,都市的酒却未能容我。
注释
- 密雪:指纷纷扬扬的雪花。
- 穷冬:指整个冬天。
- 投空:在空中落下。
- 缭绕:环绕、回旋的样子。
- 冥濛:形容雪花飘落的模糊不清。
- 燅鹅:比喻雪花如同鹅毛般轻盈。
- 庭梅辨红萼:梅花的花萼显现出红色,描写了梅花的美丽。
- 埋楼平尽脊:形容积雪厚重,掩盖了楼房的屋脊。
典故解析
- 女娲: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传说中她用五色土造人,并用石头补天,体现了古代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辙,字子瞻,号晦庵,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苏轼的弟弟。以诗文名世,风格豪放,擅长描绘自然景象。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雪季,作者借雪景抒发对时光流逝和生活琐事的思考,表达了对自然的观察和对人事的感慨。
诗歌鉴赏
苏辙的《用林侄韵赋雪》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寒冬中雪花的飘落以及其带来的情感波动。整首诗在语言上精练而富有画面感,雪花如米粒般纷纷落下,给人一种静谧而洁净的感觉。诗中不仅描绘了雪的外在形态,更深入探讨了其对生活的影响。作者通过“庭梅辨红萼,垅麦覆黄芽”的描写,表现了雪与春的对比,暗示了生命的轮回与希望的萌发。
苏辙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燅鹅”、“秀苇”等,不仅增添了视觉的美感,也使得诗的意境更加深远。通过对雪的细腻描绘,诗人传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悟,同时也流露出对人世间的思考与感慨。整首诗在节奏上流畅,情感真挚,展现了北宋文人的情怀与风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密雪来何晚:雪来得晚,暗示寒冬的漫长。
- 穷冬候欲差:漫长冬季的等待几乎要让人失去耐心。
- 投空落细米:雪花轻盈如米,展现了雪的轻柔。
- 布地净平沙:雪覆盖大地,形成一片洁净的白色。
- 缭绕飞相著:雪花在空中飞舞,形成美丽的景象。
- 重仍积暗加:雪花堆积,形成层层叠叠的效果。
- 雨微花破碎:细雨打落花瓣,营造出凋零的景象。
- 风细脚倾斜:微风轻拂,带来雪花的倾斜。
- 次第来如掺:雪花一层层落下,像是混合在一起。
- 冥濛堕不讹:模糊的雪花如梦一般堕落,难以辨识。
- 燅鹅吹劲鞴:雪花轻盈如鹅毛,带来清新的气息。
- 秀苇拂轻耞:芦苇轻轻摇动,增添了诗的生动感。
- 画字飘还没:字迹在空中飘荡,未能显现清晰。
- 团球暖旋窊:雪球在暖风中滚动,象征着温暖。
- 出盐东海若:雪如同东海的盐,形象而生动。
- 链石古皇娲:联系到古代神话,呈现历史的厚重。
- 翻簸腾归骑:雪花翻滚着归来,像骑士奔腾。
- 纷飘集晚鸦:雪花聚集在晚归的乌鸦周围。
- 庭梅辨红萼:梅花的花萼分辨清楚,春意渐浓。
- 垅麦覆黄芽:小麦在雪下发芽,象征着生命的复苏。
- 拨砌求新药:在雪中寻找新药,暗示生活的希望。
- 寻踪射伏:追寻踪迹,仿佛在探索未知。
- 埋楼平尽脊:厚雪埋没了楼房的屋脊,表现雪的厚重。
- 集树短留槎:树木被雪覆盖,留下浮木的遗迹。
- 乱下曾何择:雪花纷乱而降,无法选择。
- 平铺欲尽遮:雪覆盖大地,欲将一切遮蔽。
- 欺贫寒入褐:雪凌驾于贫寒,隐喻生活的艰辛。
- 恼客重添车:惹恼了客人,使人欲重添车马。
- 积素聊成烛:雪积成蜡烛,暗示生活的简单。
- 烹甘强试茶:煮茶时尝试甘甜,生活的乐趣。
- 病僧添晓钵:生病的僧侣多添了早晨的钵。
- 老令放晨衙:老人放下晨间的衙门,暗示生活的变化。
- 融液曾何有:融化的液体何在,象征着失去。
- 鲜明竟不奢:鲜明的雪色却不奢侈,表现自然的纯净。
- 积多还避并:积雪多了还要避开,暗示生活的艰难。
- 化早发従畲:雪化早,生活的情景渐变。
- 溜滴檐垂箸:滴水从屋檐上垂落,生动的描绘。
- 行观迳转虵:行人观察着小路的转弯,如蛇行。
- 谁能相就醉:谁能与我共醉,表现孤独感。
- 都市酒容赊:都市的酒却未能容我,表达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雪比作细米、鹅毛等,增强了形象感。
- 拟人:将雪花描述得如同有生命般飞舞,赋予其情感。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大多工整而和谐,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雪花的飘落,表现了自然的美丽与严酷的冬季对人生活的影响,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体验。诗中隐含着对希望的追寻,尽管生活有时艰难,但依然能在自然之美中找到慰藉。
意象分析
- 雪:象征纯洁与生命的轮回。
- 梅花:代表坚韧与希望。
- 小麦:象征生命的复苏与丰收的希望。
- 滴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细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密雪来何晚”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雪的喜爱
- B. 对寒冬的无奈
- C. 对春天的向往
- D. 对生活的满足
-
诗中提到的“庭梅辨红萼”主要描绘了什么?
- A. 春天的来临
- B. 雪的覆盖
- C. 秋天的落叶
- D. 夏天的花开
-
“积素聊成烛”中的“积素”指的是什么?
- A. 积雪
- B. 积水
- C. 积尘
- D. 积木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 王维《鹿柴》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与苏辙的《用林侄韵赋雪》都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慨,但苏轼更注重情感的抒发,而苏辙则通过细腻的描绘表现了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苏辙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