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冰稍解喜呈王适》
时间: 2025-01-17 10:00:0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留滞江湖白发生,西归犹苦冻峥嵘。
春风未到冰先解,河水初深船自轻。
去国偶然经画梦,逢人稍欲问都城。
羁鸿共有成行喜,双鲤应将尺素迎。
白话文翻译:
我在江湖间滞留,白发已经长出;
西归的路上仍然感到冰冻的艰难。
春风尚未到来,冰块却已开始融化,
河水渐渐加深,船只也随之轻盈。
在离家之际,偶尔梦见故乡的景象,
见到路人时,我情不自禁地想询问都城的情况。
羁旅的鸿雁们共同分享这份喜悦,
双鲤鱼也应该准备好尺素来迎接我。
注释:
- 留滞:停留不前。
- 江湖:指江河湖泊,这里意指诗人所处的环境。
- 白发生:白发,通常指年老或因忧愁而生的白发。
- 冻峥嵘:指寒冷的环境,形容道路艰难。
- 春风未到:春天尚未来临,象征着希望和温暖。
- 冰先解:冰开始融化,代表春天的到来。
- 河水初深:河水因为融冰而逐渐加深。
- 船自轻:船只因水位上升而变得轻盈。
- 去国:离开故乡。
- 画梦:梦见美好的景象。
- 尺素:指书信,古时常用来表达思念之情。
典故解析:
- 羁鸿:意指被羁留的鸿雁,常用来比喻流浪者或身在异乡的人。
- 双鲤:在古代,鲤鱼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常用来寓意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1112),字子美,号晦庵,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是苏轼的弟弟。苏辙与兄长苏轼齐名,因其才华横溢而受到重视。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作品常以平易近人的语言表达深邃的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春季,诗人因身处异乡而产生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中描绘了春天来临时冰雪融化、河水加深的自然景象,这与诗人的内心感受相互映衬,表达了对归乡的渴望与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天的自然景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属感。开头两句,诗人以“留滞江湖白发生”开篇,既描绘了自己因年岁渐长而生出的白发,又反映了身处江湖的孤独与无奈。接着,诗人用“春风未到冰先解,河水初深船自轻”来描绘春天的到来,给人以希望和生机的感觉。这里的“冰先解”与“船自轻”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出诗人对春天的期待与归家的渴望。
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去国偶然经画梦”表达了对故乡的回忆,梦境中的美好景象更加强烈地激发了他对家乡的思念。最后两句“羁鸿共有成行喜,双鲤应将尺素迎”则传达了对归乡的欢喜与期盼,双鲤鱼象征着吉祥与希望,尺素则是思念的寄托,寓意着诗人希望能收到来自故乡的消息。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活,既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又有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深切眷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留滞江湖白发生:描述自己在江湖中停留,已经白发苍苍,表明岁月的无情。
- 西归犹苦冻峥嵘:返回故乡的路上依然艰难,感受到严寒的困扰。
- 春风未到冰先解:春天尚未到来,冰块却已经融化,象征着希望的到来。
- 河水初深船自轻:河水因融冰而加深,船只随之变轻,表现出春天的生机。
- 去国偶然经画梦:在离开故土的途中,偶尔梦见故乡的美好场景。
- 逢人稍欲问都城:见到路人时,不禁想要询问都城的情况,表现出对故乡的关心。
- 羁鸿共有成行喜:在异乡的鸿雁们共同分享这种归乡的喜悦。
- 双鲤应将尺素迎:双鲤鱼象征着吉祥,尺素是思念的表达,期待收到来自故乡的问候。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羁鸿”比喻流浪者,形象生动。
- 拟人:如“船自轻”,赋予船只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春风未到冰先解,河水初深船自轻”,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归乡的渴望,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希望,情感真挚而深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湖:象征着流浪与孤独的生活。
- 白发:象征着岁月的无情与对过往的反思。
- 春风、冰、河水:象征着生命的轮回与希望的到来。
- 羁鸿:象征着流浪者的心境。
- 双鲤、尺素:象征思念与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白发生”指的是: A. 年龄增长
B. 头发颜色变化
C. 生活艰辛
D. 以上皆是 -
“春风未到冰先解”表达了什么? A. 春天还未到来
B. 冰已经融化
C. 自然界的变化
D. 以上皆是 -
“羁鸿”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自由
B. 归属感
C. 流浪者的心情
D. 以上皆是
答案:
- D
- D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与苏辙的这首诗均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苏轼的作品更侧重于豪放与壮志,而苏辙则着重于细腻的情感与自然的描写。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苏辙集》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河冰稍解喜呈王适》这首诗的情感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