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耆年时一二,新第阙西南。
好客心终在,忘怀日纵谈。
规模人共记,风味我犹谙。
谁是羊昙首,回车意不堪。
白话文翻译:
在耆年时期的一两年,居住在新建的阙西南。
我好客的心情依旧在,虽然忘却了往日的闲谈。
那里的规模人们都记得,我对那里的风味依然熟悉。
但谁是羊昙的首领,回想到这里的情意让我感到难堪。
注释:
- 耆年:年纪大,通常指老年。
- 新第:新建的房屋或者住所。
- 阙:古代城门或宫殿的楼阁。
- 好客:喜欢招待客人。
- 忘怀:忘记或不再记得。
- 规模:规模、规模气势,指某种规模或情形。
- 羊昙:古代传说中的人物,具体指代不明。
- 回车:指回程,感叹过去的事情。
典故解析:
羊昙是古代传说中的人物,通常与饮食、风味等相关联。诗中提及“羊昙首”,暗示对过去交游的回忆与追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1112),字子美,号晦翁,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苏轼的弟弟。他在文人圈中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的诗词而著称,作品多涉及人生哲理、友情、自然等主题。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对朋友或故人的怀念之际,表达了对过去交往的思念与对生活细腻的感受。背景上反映了宋代士人的交往文化及对饮食、风味的重视。
诗歌鉴赏:
《韩康公挽词三首 其二》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逝去岁月的怀念和对交友之情的珍视。开头提到“耆年时一二”,显然是在追忆往昔岁月,诗人回望自己所处的环境,新居的阙西南,带有一种淡淡的乡愁。接着提到“好客心终在”,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热情与眷恋。尽管时光流逝,作者的心中仍然留有那份好客之情。
“规模人共记,风味我犹谙”句中,诗人提到与人共记的规模,暗示着交往的深厚与历史的积淀。这里的“风味”不仅是指饮食的美味,更是一种生活的情趣与交流的深度。在这段回忆中,作者巧妙地将时间和空间结合,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人际关系的珍视。
最后一句“谁是羊昙首,回车意不堪”则表现了一种对过去的无奈与惆怅,羊昙的首领象征着曾经的交友与往事,回首往昔,虽然有美好的回忆,但却也难免让人感到痛苦与失落。整首诗情感丰富,意象深邃,既体现了对友谊的珍视,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耆年时一二:指诗人年老时的某一段岁月,暗示时间的流逝。
- 新第阙西南:说的是诗人新居的位置,带有地域的特征。
- 好客心终在:表明自己热情好客的本性并未改变。
- 忘怀日纵谈:虽然过去的谈话已然忘却,但情感依旧。
- 规模人共记:提及与人共度的时光,暗示这种经历的共同记忆。
- 风味我犹谙:对往日风味的熟悉,表达了一种感情的留恋。
- 谁是羊昙首:提问羊昙的领导者,表明对过去关系的思考。
- 回车意不堪:回忆往昔却感到难以承受的情感。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中多处使用对仗,如“好客心终在,忘怀日纵谈”展现了平衡的美感。
- 意象:使用“羊昙”作为意象,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对逝去岁月的怀念与对友情的珍重,展现了人对美好过往的留恋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是对生活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耆年:象征着人生的成熟与智慧。
- 新第:新居代表着新的开始与生活的变迁。
- 羊昙:象征着过去的交往与曾经的友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耆年”指的是什么? a) 青年
b) 老年
c) 中年 -
诗中提到的“羊昙”象征着什么? a) 友谊
b) 饮食
c) 历史 -
诗人对过去交往的态度是? a) 忘却
b) 怀念
c) 厌恶
答案:
- b) 老年
- a) 友谊
- b) 怀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对过往的思考与情感。
- 《赠花卿》杜甫:表达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水调歌头》与苏辙的《韩康公挽词三首 其二》均展现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苏轼更多地强调个人情感的深邃,而苏辙则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情感的怀念。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苏辙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