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州楚塞楼》
时间: 2024-09-19 21:57:1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峡州楚塞楼》
作者:冯时行 〔宋代〕
东南上流蜀之门,
领略形胜斯楼存。
岷峨之西江发源,
势如建瓴注平原。
出门顿息波涛喧,
五溪七泽相吐吞。
蜿蜒纡余带城垣,
山亦却立且踞蹲。
排青叠翠来庭轩,
座隅仿佛闻清猿。
我来新律当正元,
天地清夷日晏温。
主人延客开清樽,
酒酣疏襟忽孤骞。
北望两京手可扪,
感时抚事销客魂。
比闻狂酋如封豚,
灰飞烟灭华夷分。
赤县神州宜细论,
翠华几时驱育贲,
归挽天河洗乾坤。
愿见从来中国尊,
老夫日拭双瞳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蜀地的一处风景名胜——楚塞楼,表达了诗人在这个地方的感受与思考。诗的开头提到东南的蜀地之门,展示了楚塞楼的美丽与险峻的地理位置;接着描绘了岷山与江水交汇的壮观景象,水势如同倾斜的瓢一样注入平原,给人以震撼。诗人走出楼外,感受到波涛的喧闹,五溪七泽如同吐吞着江水,形成了蜿蜒的水道与城市的环绕。接下来的描写则转向自然景观,青翠的山峦与清冷的猿鸣交织在一起,充满了生机与宁静。
诗人提到自己在正元年间,天地间的清明与温暖令人陶醉,主人邀请宾客共饮美酒,心境也因此变得开阔。北望两京,仿佛触手可及,感时抚事让诗人的思绪飞扬。最后,诗人感慨历史,提到狂妄的酋长如同封豚般一触即溃,国家的命运令人深思。诗中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希望,希望能看到中国的尊严与光荣,诗人则在此时感到双眼昏暗,渴望清醒。
注释
字词注释
- 蜀之门:指蜀地的入口,形容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 势如建瓴:比喻水势如同倾斜的瓢,形容水流的猛烈。
- 顿息:突然停下来,暂时休息。
- 疏襟:指心境宽广,胸怀坦荡。
- 华夷分:指华夏与夷族的分离,暗指历史上的民族冲突。
- 赤县神州:指中国,赤县意为广袤的土地。
- 翠华:指美好的事物或气象,常用来形容山川的美丽。
典故解析
- 楚塞楼:位于四川,是著名的观景地,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曾在此留下诗篇。
- 狂酋如封豚:可能指历史上某些权臣或外族统治者的陋习与短视,最终导致覆灭。
- 天河洗乾坤:指希望能洗净国家的污垢,恢复清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冯时行,字子华,号如皋,宋代诗人和词人,擅长古诗与词,风格清新。其作品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创作背景
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民族危机与外族入侵之际,诗人借景抒怀,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与对未来的期盼。
诗歌鉴赏
《峡州楚塞楼》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抒发情感相结合的诗。诗人在楚塞楼所见的壮阔景象与澎湃江水,勾勒出蜀地的形胜之美。诗中自然而然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于人生的思考。开头部分通过对蜀地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美景的领略,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随着诗歌的深入,诗人转向对历史的感慨,表现出对社会现状的忧虑和对未来的希望。特别是“比闻狂酋如封豚,灰飞烟灭华夷分”一联,揭示了国家动荡与个人命运的紧密相连,传达出一种无奈与警醒。最后,表达了对中国未来的期待,显示了诗人渴望恢复国家荣耀的情感。
整首诗在空间与时间的交错中,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自然的伟大,既有对眼前美景的陶醉,也有对未来的思考,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东南上流蜀之门:描绘地理位置,强调蜀地的美丽与重要性。
- 领略形胜斯楼存:意指楚塞楼的风景秀丽,是游人所向往的地方。
- 岷峨之西江发源:指岷山和江水的关系,展现自然的壮美。
- 势如建瓴注平原:水流的猛烈与平原的对比,形成鲜明的画面感。
- 出门顿息波涛喧:诗人走出楼外,暂时停下来,感受自然的声音。
- 五溪七泽相吐吞:描绘蜀地的水系,形象生动。
- 蜿蜒纡余带城垣:形容水流蜿蜒,城市环绕其间。
- 山亦却立且踞蹲:山峦巍峨,仿佛守护着这片土地。
- 排青叠翠来庭轩:青山绿水映衬着庭院,典雅而宁静。
- 座隅仿佛闻清猿:远处传来猿鸣,增添了自然的韵味。
- 我来新律当正元:诗人自述来到此地,感受到新的时代气息。
- 天地清夷日晏温:天地间的清明与温暖,象征着美好的时光。
- 主人延客开清樽:主人款待客人,展现了人际的温情。
- 酒酣疏襟忽孤骞:醉酒之后,诗人的心境变得开阔。
- 北望两京手可扪:诗人仰望北方,感受到两京的亲近。
- 感时抚事销客魂:感慨时事,触动了诗人的心灵。
- 比闻狂酋如封豚:对历史的感慨,描写权势的短暂。
- 灰飞烟灭华夷分:华夏与夷族的对立,暗示历史的悲剧。
- 赤县神州宜细论:提及国家的未来,渴望深思。
- 翠华几时驱育贲:对美好未来的期待,寄托了诗人的愿望。
- 归挽天河洗乾坤:希望能洗净国家的污垢。
- 愿见从来中国尊:渴望看到国家的光荣与复兴。
- 老夫日拭双瞳昏:诗人感到眼睛昏暗,隐喻内心的迷茫。
修辞手法
- 比喻:水势比喻为“建瓴”,生动形象。
- 对仗:如“蜿蜒纡余带城垣,山亦却立且踞蹲”,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山与水仿佛也在对话,增添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与历史感慨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关切与期待。诗人与自然相融,展现了人与土地的深厚情感,同时也揭示了对历史的思考与对未来的希望,展现了深邃的文化内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蜀地:象征着美丽与险峻的山水。
- 江水:代表着力量与生命。
- 青山:象征着坚韧与不屈。
- 酒:象征着人际关系与情感交流。
- 猿鸣:象征着自然的宁静与深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蜀地是什么地方?
A. 四川
B. 河南
C. 河北 -
“势如建瓴”是比喻什么?
A. 风
B. 水流
C. 山脉 -
诗人对国家未来的看法是什么?
A. 悲观
B. 乐观
C. 不确定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望岳》:王之涣的作品,描绘了高山的雄伟与壮丽。
- 《登高》:杜甫的作品,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诗词对比
- 《登高》vs《峡州楚塞楼》:两首诗均描绘自然景观,但《登高》更多地表现出诗人的忧伤与感慨,而《峡州楚塞楼》则融合了对美景的赞美与对未来的希望。
- 《望岳》vs《峡州楚塞楼》:两者均有对山水的描写,但《望岳》更注重于山的巍峨与壮丽,而《峡州楚塞楼》则着重于水的流动与城市的融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