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疏林堕栖鸟,寒潭悲卧蛟。
与松为老伴,唤月结清交。
檐滴冰为箸,梅添玉作梢。
丰年何以报,作颂纪南郊。
白话文翻译:
在稀疏的树林中,栖息的鸟儿悄然落下;寒冷的潭水里,蛟龙悲伤地沉卧着。
与松树为伴,共同度过漫长岁月,呼唤明月,结下深厚的友谊。
屋檐上的冰滴落下来,仿佛是用来夹菜的筷子,梅花的枝头上,像是点缀着玉石的细梢。
丰收的年头,我该如何报答大自然的恩赐?只愿作歌颂扬南郊的美好。
注释:
- 疏林:稀疏的树林,表明环境的清冷。
- 堕:掉落,落下的意思。
- 蛟:指传说中的一种水生龙,象征着悲凉的情绪。
- 老伴:老朋友,伴侣的意思。
- 清交:清澈而深厚的交情。
- 丰年:指好年景,丰收的年份。
- 纪南郊:南郊,指南方的郊外,通常与丰收、自然景色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冯时行(约1071年-1101年),字仲义,号千秋,宋代诗人,以豪放而清新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风光,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冬季,表达了诗人在雪中对自然的感受与思考,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丰收与人们对自然的感恩。
诗歌鉴赏:
《咏雪》是一首描写冬季自然景色的诗,诗中通过对寒冷天气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与对友谊的珍视。开头两句通过“疏林”和“寒潭”展现了冬日的萧瑟与孤寂,传达出一种冷清的氛围。而“与松为老伴,唤月结清交”则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松树作为长青之物,象征着长久的友谊与陪伴。接下来的“檐滴冰为箸,梅添玉作梢”则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了雪后冬日的美丽和生机。最后一句“丰年何以报,作颂纪南郊”将诗人对自然的感激之情升华至一个新的高度,表达了对丰收年景的感恩,表现了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与和谐共存的主题。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疏林堕栖鸟”:描绘冬日景象,鸟儿落下,生机显得苍凉。
- “寒潭悲卧蛟”:寒潭中蛟龙沉卧,象征着自然的静谧与忧伤。
- “与松为老伴,唤月结清交”:人与松树的友谊,反映对自然的依恋。
- “檐滴冰为箸,梅添玉作梢”:细致描写冬日景象,冰滴与梅花的意象交融。
- “丰年何以报,作颂纪南郊”:表达对丰收的感恩与赞美。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冰滴比作筷子,生动形象。
- 拟人:蛟龙悲卧,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雪的描写,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自然恩赐的感恩之情。
意象分析:
- 雪:象征着纯洁与孤独。
- 松树:象征长久的友谊与坚韧。
- 蛟龙:象征着深沉的悲伤与神秘。
- 梅花:象征着坚韧与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寒潭”指的是什么? A. 温暖的水面
B. 寒冷的潭水
C. 冰冻的湖泊
答案:B -
“与松为老伴”中松树象征着什么? A. 忧伤的情感
B. 长久的友谊
C. 生命的结束
答案:B -
诗的最后一句“丰年何以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丰收的无所谓
B. 对自然恩赐的感恩
C. 对未来的迷茫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雪》 by 杜甫:同样描绘了雪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 《夜泊牛渚怀古》 by 李白: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诗词对比:
- 冯时行的《咏雪》与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均描绘冬季,但冯时行更偏向于自然的孤寂与人际的和谐,而陆游则更注重读书的启发与人生哲理的探讨,这体现了两位诗人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侧重。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冯时行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