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文潜瞻启圣院旃檀像》
时间: 2024-12-29 19:09:2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文潜瞻启圣院旃檀像
作者:晁补之
至人如幻千亿身,
若以色观皆世人。
大千初自一沤发,
变化谁能知本因。
移天宫殿着人世,
断取无异陶家轮。
当年紫磨已殊胜,
后来浮海亦有神。
缅怀此地初启圣,
真人继出天下春。
庄严事秘理莫测,
万世镇守无陈新。
宝坊千柱众八百,
衣食随念何由贫。
天寒急景过驹隙,
坐稳不去同鸱蹲。
归来想象发光影,
一洗百虑无余尘。
白话文翻译
至高的人就像幻影一样,有千亿种身形;如果单凭外貌来看,世人就会迷失。大千世界本是从一处发出,变化之事谁能知晓其根本原因?把天上的宫殿移到人世间,截断取舍与陶渊明的轮回没有什么两样。那年紫磨之境已经殊胜,后来浮海之中也有神灵。缅怀此地初次启圣,真人继承使天下复兴。庄严的事物和深奥的道理难以测度,万世的守护不再有旧日的陈迹。宝坊有千根柱子,众多的八百,衣食只随念想,何以致贫?天寒时光急速流逝,如驹过隙,坐稳不去的如同鸱鸮般蹲伏。归来想象发出的光影,洗净了百种烦恼,毫无尘埃。
注释
- 至人:指道家或佛教中的高人,通常指修道成功者。
- 幻:幻影,意指虚幻的事物。
- 大千:指广阔的宇宙。
- 沤发:泛指从某处涌现出来。
- 紫磨:形容一种崇高、神秘的境地。
- 真人:指得道成仙的人。
- 庄严事秘理:指深奥而庄重的道理和事物。
- 宝坊千柱:形容建筑的雄伟壮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晁补之(约1050年-1120年),字承光,号止庵,晚号天池山人,北宋诗人。其诗风独特,善于抒发情感,关注社会现实,多以道家、佛教思想为根基。
创作背景
《次韵文潜瞻启圣院旃檀像》写于晁补之对启圣院的感怀之际,表达其对道家、佛教的思考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探索。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和宇宙的深刻理解。开篇以“至人如幻千亿身”引入,强调真正的圣人并非易于识别的外表,而是深藏于内心的智慧。接下来的句子通过“大千初自一沤发”,揭示了宇宙的变化无常,暗示了人们在面对纷繁世界时应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清明。诗中提到“庄严事秘理莫测”,更是表达了对宇宙真理的渴望与敬畏。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生活的思考,展现了内心的富足与满足。“衣食随念何由贫”透出一种对物质生活的淡泊,强调精神的富有才是人生的真谛。最后几句以“归来想象发光影,一洗百虑无余尘”作结,表现了诗人对内心平静的追求与渴望,仿佛在呼唤人们回归本真,超脱世俗的纷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至人如幻千亿身:强调真正的圣人如同幻影,难以捉摸。
- 若以色观皆世人:若仅凭外表来判断,世人就会迷失方向。
- 大千初自一沤发:宇宙的变化源于一体,揭示了万物相互联系的本质。
- 变化谁能知本因:变化无常,根本原因难以知晓。
- 移天宫殿着人世: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转化,表达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 断取无异陶家轮:生活的取舍与陶渊明的理想之间并无区别,反映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当年紫磨已殊胜:回忆起过去的美好时光,感慨时光流逝。
- 后来浮海亦有神:对生活中的神秘事物的感悟。
- 缅怀此地初启圣:对启圣院的回忆,表达对圣人智慧的向往。
- 真人继出天下春:真正的圣人带来了生机与希望。
- 庄严事秘理莫测:庄严的道理难以测度,强调真理的深奥。
- 万世镇守无陈新:万世的守护中没有旧迹,体现了永恒的真理。
- 宝坊千柱众八百:描绘壮观的建筑,象征着伟大的思想。
- 衣食随念何由贫:强调精神的富足,物质并不重要。
- 天寒急景过驹隙:比喻时间流逝之快。
- 坐稳不去同鸱蹲: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安稳。
- 归来想象发光影:追溯内心的光明与宁静。
- 一洗百虑无余尘:洗净心中杂念,达到一种心灵的纯净状态。
修辞手法
- 比喻:例如“至人如幻”,将圣人与幻影相提并论。
- 对仗:如“宝坊千柱众八百”,展现出对称和谐的美感。
- 排比:多处使用排比手法,增强了诗的节奏感与气势。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对物质的淡泊与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强调内心的宁静与智慧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幻:象征虚幻与真实之间的界限,反映出世事的无常。
- 大千:代表广阔的宇宙,暗示存在的复杂与多样。
- 紫磨:象征高贵与神秘,代表一种理想境界。
- 宝坊:象征着丰盈与富饶,传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至人如幻千亿身”,其意是? A. 圣人难以捉摸
B. 圣人有千亿种外形
C. 世人都在追求圣人
D. 以上皆是 -
“衣食随念何由贫”的意思是? A. 物质生活贫困
B. 精神生活富足
C. 只要思想积极,就不会贫困
D. 以上皆是 -
此诗的主题主要是? A. 追求物质享受
B. 探讨人生哲理与内心宁静
C. 描写自然风景
D. 颂扬历史人物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 王维《鹿柴》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与《次韵文潜瞻启圣院旃檀像》:前者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写,后者则更多地关注于哲理的探讨。
- 《鹿柴》与《次韵文潜瞻启圣院旃檀像》: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与内心宁静的向往,但《鹿柴》更为清新自然,而《次韵文潜瞻启圣院旃檀像》则更哲理深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晁补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