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百花》
时间: 2025-01-17 10:20:1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斗百花
作者: 晁补之 〔宋代〕
斜日东风深院。
绣幕低迷归燕。
潇洒小屏娇面,
仿佛灯前初见。
与选筵中,
银盆半拆姚黄,
插向凤凰钗畔。
微笑遮纨扇。
教展香裀,看舞霓裳促遍。
红飐翠翻,惊鸿乍拂秋岸。
柳困花慵,盈盈自整罗巾,
须劝倒金盏。
白话文翻译:
斜阳在东风中洒落在深院,
绣帘低垂,归来的燕子在其间飞舞。
那潇洒的小屏风映出她娇美的面容,
仿佛是灯前初次相见的娇羞。
在宴席上,
银盆中半开的姚黄花,
插在她的凤凰钗旁。
她微微一笑,掩住了手中的纨扇。
让我们展开香铺,看她舞动霓裳,
红色的花瓣翻飞,惊鸿似的轻拂秋岸。
柳树困顿,花儿懒散,
她轻盈地整理着罗巾,
一定要劝她喝下金盏中的酒。
注释:
- 斜日:指的是夕阳西下的太阳,给人一种温暖而柔和的感觉。
- 绣幕:用绣花布料做成的帘子,隐喻美丽的女子。
- 姚黄:一种花,象征着美丽的女子。
- 凤凰钗:古代女子头上的装饰,象征着高贵与美丽。
- 纨扇:用丝绸制成的扇子,常用于女性的装束。
- 霓裳:指霓虹般绚丽的衣裳,象征华丽和美丽。
- 金盏:用金制成的酒杯,象征美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晁补之(约1050年—约1110年),字承宠,号惭愧,北宋诗人、词人,以其情感细腻、语言优美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斗百花》是晁补之在宴会中所作,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女子在宴席上的情景,表现出对女性美的赞美和秋日的柔情。诗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诗歌鉴赏:
《斗百花》是一首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古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深院中的温暖与宁静。开头的“斜日东风深院”便渗透出一种柔和的光影氛围,给人以温馨的感受。随着燕子的归来,整个院子仿佛被唤醒,生动而富有生命力。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细腻地捕捉到了女子的美丽与娇羞,尤其是“仿佛灯前初见”的比喻,更是将那种初见的怦然心动表达得淋漓尽致。
在宴席的描写中,诗人通过“银盆半拆姚黄”的意象,传达出一种轻松而愉悦的氛围,展现了宴会的热闹与欢快。女子的微笑和遮扇更是将她的优雅与温柔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几句则通过对秋天柳花景色的描绘,巧妙地将自然与人情结合,营造出一种富有诗意的动感。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与人情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受。诗中的意象丰富多彩,不仅带有生活的真实气息,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斜日东风深院:斜阳映照在东风中的深院,营造出柔和的光影。
- 绣幕低迷归燕:绣帘低垂,燕子归来,暗示着温暖的季节和生机。
- 潇洒小屏娇面:小屏风映照出女子的美丽面容,生动而细腻。
- 仿佛灯前初见:恰如初见时的娇羞,表达了那种怦然心动的感受。
- 与选筵中:描绘宴席的场景,展现热闹的氛围。
- 银盆半拆姚黄,插向凤凰钗畔:描写花的装饰,增添了女子的美丽。
- 微笑遮纨扇:女子微笑的模样,含蓄而优雅。
- 教展香裀,看舞霓裳促遍:引导大家欣赏女子的舞姿,表现出热情的氛围。
- 红飐翠翻,惊鸿乍拂秋岸:花瓣似红色的飘带,轻拂秋岸,描绘出动感的场景。
- 柳困花慵,盈盈自整罗巾:柳树和花朵都显得懒散,女子轻盈地整理罗巾,传达出一种随意的优雅。
- 须劝倒金盏:劝酒的情境,表现出宴席的欢快。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仿佛灯前初见”将情感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
- 拟人:如“柳困花慵”,赋予植物以人类的情感。
- 对仗:如“红飐翠翻,惊鸿乍拂秋岸”,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宴会中的美丽女子以及周围的自然景色,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诗中流露出的细腻情感,传达了对女性魅力的赞美,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斜日:象征温暖、柔和的光线。
- 绣幕:象征女性的美丽和高雅。
- 姚黄:象征美丽的女子。
- 凤凰钗:象征高贵、华丽。
- 霓裳:象征华丽的衣物,展现女性的优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银盆半拆姚黄”中的“姚黄”是什么?
- A. 一种酒
- B. 一种花
- C. 一种乐器
- D. 一种食物
-
填空题:诗中描绘的女子在宴席上微笑遮住了她的__。
-
判断题:诗中描写了秋天的场景。(对/错)
答案:
- B
- 纨扇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晁补之的《斗百花》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描绘了女性的美丽和生活的细腻,但李清照更侧重于情感的细腻描写,而晁补之则在宴席的热闹中展现出一种生动的生活场景。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