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陈伯量挽诗二乎
作者: 曹彦约 〔宋代〕
朴茂开城府,师资足楷模。
官卑虽晚境,子仕却亨途。
不酒陈惊座,无金疏大夫。
何人碑有道,老手看慈湖。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陈伯量的怀念。诗中的“朴茂”指的是陈伯量的品德和才华,他在城府中表现出朴实和深厚,成为众人的榜样。尽管他身为官员的地位不高,但他的儿子却能顺利仕途,前途光明。诗中提到“无酒陈惊座”,表达了对他生前不喜饮酒的赞赏,而“无金疏大夫”则强调了他不追求金钱和权势的高洁品格。“何人碑有道”则询问谁能在碑文中铭刻他的道德风范,而“老手看慈湖”则暗示着那些有经验的人在慈湖边上默默怀念他。
注释
- 朴茂:形容人的品德高尚、性情淳朴。
- 城府:指的是官府或政治场所。
- 官卑:指官职地位不高。
- 亨途:顺利的仕途。
- 不酒:不饮酒。
- 无金:不追求金钱。
- 疏大夫:指与权贵关系疏远的士人。
- 碑有道:指刻碑铭文,传承道德。
- 慈湖:可能是指与陈伯量有关系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彦约,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见长。他的诗多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情世故,常以平易的语言表达深邃的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为悼念陈伯量而作,诗中体现了作者对陈的赞赏与怀念,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和对官场腐败的批判。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鲜明的意象表现了对陈伯量的深切怀念。开篇的“朴茂开城府”已然道出陈的为人处世,表现出他在政治上的清白与高尚。而“官卑虽晚境”则体现出一种对不幸境遇的反思,尽管他所处的官位不高,但其子却能顺利进入仕途,相比之下,官场的潜规则和利益关系被隐晦地提及。接下来“无酒陈惊座,无金疏大夫”展现了陈伯量的高洁人格,强调他不追逐物质享受,反映出士人应有的志向与道德追求。诗的结尾“何人碑有道,老手看慈湖”则引发读者对陈伯量的道德遗迹的思考,留给后人深刻的启示。
整首诗在情感上真挚而深厚,通过对比和反衬,进一步凸显了陈伯量的崇高精神和道德品质,表现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朴茂开城府:开创了一个清明的政局,体现了陈的品德。
- 师资足楷模:成为他人的榜样,教育后人。
- 官卑虽晚境:即使官职不高,晚年境遇也不算理想。
- 子仕却亨途:而他的儿子却能够顺利成才。
- 不酒陈惊座:不饮酒,表现出他在社交场合中的节制。
- 无金疏大夫:不追求金钱,和权贵关系疏远。
- 何人碑有道:谁能为他刻碑,铭记他的道德。
- 老手看慈湖:那些老者在慈湖边回忆起他的事迹。
修辞手法:
- 对比:官职与儿子的成就形成对比,反映出社会现象。
- 隐喻:通过“碑”暗示了道德永存的意义。
- 排比:用排比手法强调陈伯量的品德。
主题思想:这首诗主要表现了对陈伯量的怀念与赞美,表达了对高尚品德的追求,以及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城府:象征权力与权谋。
- 碑:代表道德的传承与纪念。
- 慈湖:象征思念与怀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陈伯量的品德被如何描述?
- A. 追求权势
- B. 朴实无华
- C. 酒量很好
-
诗中提到陈的儿子是:
- A. 官职高升
- B. 学业不成
- C. 不出人头地
-
“何人碑有道”中的“碑”指的是什么?
- A. 石碑
- B. 画作
- C. 书籍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 曹彦约的这首诗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探讨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的关注与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