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倅寄惠四诗用昌黎和裴相韵愧不能当也走笔》
时间: 2025-01-04 08:06:4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陈倅寄惠四诗用昌黎和裴相韵愧不能当也走笔
作者: 曹彦约 〔宋代〕
两岁驱驰马首东,曾微一战可论功。
因人偶尔成擒蔡,无计降之愧伐崇。
万灶炊烟归塞下,十分农事到湟中。
酸寒伎俩才如此,辜负新计吒至公。
白话文翻译
两岁时我骑马向东驰骋,曾经小打小闹也算得上有些功劳。
因缘偶然的机会成功擒拿了蔡家,然而无计可施却惭愧于伐崇的壮举。
万家炊烟升起归向塞外,十成的农事都归于湟中。
这酸楚寒冷的手艺竟是如此,辜负了新计策对我的期望。
注释
- 驱驰:奔跑、骑马疾行。
- 马首东:马头向东,指骑马的方向。
- 微一战:微小的战斗,指经历过的战斗。
- 擒蔡:擒拿蔡氏,可能指擒获敌人。
- 降之:投降、降服。
- 愧伐崇:对伐崇的壮举感到惭愧。
- 万灶:万家灶火,指很多家庭的炊烟。
- 归塞下:返回边塞地区。
- 十分农事:指大量的农事。
- 酸寒伎俩:指手艺粗糙、寒酸的技艺。
- 新计:新的计划、策略。
- 吒至公:指对公正、公共事务的辜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彦约是宋代的诗人,生平事迹多为后人所知较少,但其诗作风格独特,善于运用典故与对仗,作品多反映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志向。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诗人感受到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渺小与无奈,寄托了对自然与社会的观察,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诗歌鉴赏
曹彦约的《陈倅寄惠四诗》体现了宋代诗人对个人成就与社会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诗中前两句描绘了骑马东行的英姿,虽是“小战”却自认为有功,流露出一种自豪与自信。然而,随后的几句则转为惭愧,反映出他对自己能力的深刻怀疑与对历史责任的反思。擒拿蔡家的成就似乎是偶然的,暗示着历史的无常与个人命运的不可预测。
“万灶炊烟”与“十分农事”的描写,表现了对家园与现实生活的向往,农村的宁静与和平成为诗人心灵的慰藉。然而,最后两句则显出一种对手艺的自嘲与对新计划的失落感,体现了诗人在面对社会期待与个人理想时的无奈与失落。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折射出时代的动荡与人们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两岁驱驰马首东:描绘骑马向东奔跑的情景,暗示青少年时的朝气与冲劲。
- 曾微一战可论功:虽是小打小闹,但仍然觉得自己有成就,表现出一种自我认同。
- 因人偶尔成擒蔡:偶然的机会让他成功擒获敌人,暗示命运的捉弄。
- 无计降之愧伐崇:面对伐崇的英雄事迹感到自愧,反映出一种自我反省与自责。
- 万灶炊烟归塞下:描绘家乡的场景,表现对故土的思念。
- 十分农事到湟中:强调农事繁忙,象征着生活的重担与责任。
- 酸寒伎俩才如此:自嘲自己的技艺寒酸,体现一种对自我的失望。
- 辜负新计吒至公:对未能实现理想的惋惜,表达对社会责任感的辜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万灶炊烟”与“十分农事”,形成鲜明的对比。
- 比喻:通过“马首东”隐喻追求的方向与目标。
- 拟人:将“新计”赋予情感,表达对期望的失落。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个人经历反映出对命运的无奈与社会责任的思考,表现出历史的复杂性和个人的渺小,最终唤起读者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马首:象征着勇敢与追求。
- 炊烟:代表家庭的团聚与温暖。
- 农事:象征着勤劳与现实生活的重担。
- 酸寒伎俩:反映出对自身能力的自嘲与不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万灶炊烟”象征着什么?
- A. 战争
- B. 家庭团聚
- C. 个人成就
-
诗人对自己的手艺有何看法?
- A. 自豪
- B. 自嘲
- C. 无所谓
-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
- A. 激昂
- B. 失落
- C. 快乐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家国的思念与对个人命运的无奈,风格上更为沉痛。
- 李白《将进酒》:强调豪放与个人的追求,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曹彦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