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杨伯洪》
时间: 2025-01-19 13:40:2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酬杨伯洪
作者:曹彦约
扁舟一峡七经年,犹忆四民困备边。
已病一夫空有议,误谋元帅本非贤。
公朝虑蜀天常近,之子忧时火未然。
遇合却留经济用,此行应水愧登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七年间漂泊在一条峡谷中的感慨,尽管时光已逝,他仍然记得四民在边境的困苦。如今自己身体虚弱,却空有议论的能力,之前对元帅的谋划并不算明智。朝廷担心蜀地的天灾频繁,而年轻人则忧虑时局火势未熄。相遇之时却又留恋于经济的利用,此行应感到愧疚,如同无法踏上仙境。
注释
- 扁舟:指小船,象征漂泊的生活。
- 四民:指百姓,强调民众的困境。
- 已病一夫:指自己身体虚弱的状态。
- 元帅:军事领袖或统帅,暗指政治上的失误。
- 公朝:指朝廷。
- 蜀:古代蜀地,今四川,常被提及的地方。
- 之子:指年轻一代。
- 经济用:意指利用经济资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彦约,宋代诗人,本人风格以清新见长,常关注社会民生与个人情感,作品多反映士人的忧国忧民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作者经历了数年的艰苦漂泊之际,心中对国家和民生的忧虑愈发明显,写作旨在表达对时局的深切思考和个人的无奈。
诗歌鉴赏
《酬杨伯洪》是一首充满忧国忧民情怀的诗。诗人在短短四联中,生动描绘了自己在困境中的思考与感受。开头的“扁舟一峡七经年”,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孤独而漫长的旅程中,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漂泊的无奈。接下来的“犹忆四民困备边”,则表现了诗人对社会的深切关怀,展现了他对普通百姓困境的同情。
诗中“已病一夫空有议”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体虚弱的无奈,同时也揭示了他在政治议论上的无力感,这种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公朝虑蜀天常近”则显示了当时政治的紧迫性,诗人对朝廷的忧虑反映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心。
最后,诗的结尾“此行应水愧登仙”的意象,巧妙地将个人的愧疚与理想的追求结合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矛盾。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时代的深刻思考与自我反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扁舟一峡七经年:描绘了诗人在峡谷中漂泊的七年,突显孤独与漫长。
- 犹忆四民困备边:表现了诗人对民众困境的记忆与同情。
- 已病一夫空有议:反映了诗人身体的虚弱与无力,暗示他对政治的无能为力。
- 误谋元帅本非贤:对过去政治决策的自我反省,承认错误。
- 公朝虑蜀天常近:强调朝廷的忧虑,表明时局的紧迫。
- 之子忧时火未然:年轻人对未来的担忧,体现对时局的敏感。
- 遇合却留经济用:相遇之间的留恋,表达对现实的无奈。
- 此行应水愧登仙: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矛盾。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已病一夫空有议”与“误谋元帅本非贤”形成对比。
- 隐喻: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形象化,如“应水愧登仙”。
- 夸张:通过描绘七年的经历,突出时间的漫长与痛苦。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国家与民众命运的深切关怀,表达了诗人在艰难处境中的无奈与反思,以及对未来的忧虑,展现了个人与时代的紧密联系,突显了士人对社会责任感的担当。
意象分析
- 扁舟:象征漂泊与孤独。
- 四民:代表普通百姓,体现了诗人的关怀。
- 蜀:作为地理象征,暗示政治动荡。
- 经济:指实际的生存资源,体现现实的压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扁舟”主要象征什么?
- A. 舒适的生活
- B. 漂泊与孤独
- C. 自由自在
- D. 富贵荣华
-
诗人对四民的态度是怎样的?
- A. 漠不关心
- B. 深切关怀
- C. 讽刺批评
- D. 轻松幽默
-
“已病一夫”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A. 自豪
- B. 无奈与失落
- C. 愤怒
- D. 忧伤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同样表达对国家和民生的忧虑。
- 《登高》(杜甫):反映身世与国家的沉重感。
诗词对比
- 《春望》与《酬杨伯洪》均体现了对国家和民生的关注,但《春望》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深度,而《酬杨伯洪》则强调了对政治时局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提供关于宋代诗人的详细资料。
- 《古诗词鉴赏》:深入分析古诗词的艺术特点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