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雨歇风转生,孤舟疾如鹜。
濛濛烟霭中,望见汉阳树。
霁景汇中流,人声沸古渡。
不见晴川楼,疏钟飒何处。
白话文翻译:
雨停风起,孤舟行得快如野鸭。
在朦胧的烟雾中,依稀看见汉阳的树木。
雨后初晴的景象映在水流中,古渡口人声嘈杂。
却看不见晴川楼,稀疏的钟声从何处传来?
注释:
字词注释:
- 雨歇:雨停。
- 风转生:风开始转动,生机勃勃。
- 孤舟:单独的小船。
- 疾如鹜:快如野鸭,形容船行迅速。
- 濛濛烟霭:朦胧的烟雾。
- 汉阳树:指汉阳的树木,汉阳是长江南岸的一个地方。
- 霁景:雨后晴朗的景象。
- 古渡:古老的渡口。
- 晴川楼:晴川楼是长江边的一处著名建筑。
- 疏钟飒:稀疏的钟声。
典故解析: “汉阳树”指的是长江南岸的汉阳地区,历史悠久,曾经是重要的交通枢纽。诗中提到的“晴川楼”是与长江相关的重要文化符号,常用以描绘长江的壮丽景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胡醇,清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作品多描绘山水风景,情感细腻,自然景物的描写极富诗意。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雨后,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受,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们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雨后渡江》通过对雨后景象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活力。诗的开头“雨歇风转生”,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雨后初晴的清新气息,立刻引人入胜。接着,“孤舟疾如鹜”则通过比喻,将孤舟的轻快与灵动形象地展现出来,给人以速度感和自由感。
在“濛濛烟霭中,望见汉阳树”一句中,诗人用“濛濛烟霭”形容雨后的朦胧,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汉阳树在烟雾中若隐若现,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浪漫。接下来的“霁景汇中流,人声沸古渡”,则描绘了古渡口的热闹场景,与前面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人们在雨后复苏的生机。
最后两句“不见晴川楼,疏钟飒何处”,则在欢快的气氛中增添了一丝惆怅,诗人似乎在寻找某种失落的东西,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过往时光的追忆。
整首诗情景交融,语言简练却意蕴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与内心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雨歇风转生”:描绘雨后清新的环境,传达出新的生命气息。
- “孤舟疾如鹜”:展现舟行的迅速,体现了自由和生机。
- “濛濛烟霭中,望见汉阳树”:通过烟霭营造出朦胧的意境,汉阳树的出现则引出对自然的思索。
- “霁景汇中流,人声沸古渡”:生动描绘了繁忙的渡口,表现人们对生活的热情。
- “不见晴川楼,疏钟飒何处”:通过寻觅钟声,传达出对往昔的怀念与失落感。
修辞手法:
- 比喻:“疾如鹜”将舟的速度比作野鸭,生动形象。
- 对仗:“雨歇风转生”与“人声沸古渡”形成对仗,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热爱,描绘了雨后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也流露出对过往生活的追忆与思考,情感深邃而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象征洗净与重生。
- 孤舟:象征自由与孤独。
- 烟霭:象征神秘与朦胧。
- 汉阳树:象征故乡与思念。
- 古渡:象征历史与人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孤舟疾如鹜”中的“鹜”指的是什么?
- A. 鱼
- B. 野鸭
- C. 船
- D. 鹅
-
“濛濛烟霭中”中的“烟霭”指的是什么?
- A. 雾气
- B. 烟雾
- C. 雪花
- D. 沙尘
答案:
- B. 野鸭
- A. 雾气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by 韩愈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可以将《雨后渡江》与李白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进行比较,分析两者在描写自然景色和情感表达上的异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词大辞典》
- 《唐诗三百首》
- 《清代诗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