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瞻题扶风道中天花寺小亭》

时间: 2025-01-19 15:55:52

客车来不息,辙迹自成沟。

莫怪慵登寺,犹宜常举头。

独游知忆弟,望远胜登楼。

处处题诗遍,篇篇谁为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客车来不息,辙迹自成沟。
莫怪慵登寺,犹宜常举头。
独游知忆弟,望远胜登楼。
处处题诗遍,篇篇谁为收。

白话文翻译:

客车不断地来去,留下的车辙渐渐形成了沟壑。
不要怪我懒于登寺,实际上常常抬头向远望去。
独自游玩时总会想起我的弟弟,远眺的景色胜过登高望远。
各处都有我题写的诗篇,然而每一篇又有谁来收集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客车:指来往的客人和车马。
  • 辙迹:车辙的痕迹,暗示车马的频繁。
  • :懒惰、不愿意。
  • 常举头:常常抬起头来,表示对远方的向往。
  • 独游:独自一人游玩。
  • 忆弟:思念弟弟。
  • 题诗:在景点或物品上写下的诗句。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登寺”可能与佛教寺庙的清幽环境有关,象征着修身养性,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思考与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是苏轼的弟弟。苏辙在文学上以诗、文、词皆有成就,尤其以词的婉约风格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苏辙的游历期间,表达了他在游览的过程中对弟弟的思念,以及对生活的感悟。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展现了道中所思的哲理与情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景象开篇,通过“客车来不息,辙迹自成沟”的描写,表现出繁忙的世俗生活和人来人往的景象,渗透出一种淡淡的孤独感。接着,诗人自问自答,表明自己并非懒惰,而是更愿意通过“抬头”来领略自然的风光,这种视角的转变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思考。独自游玩时,诗人思念弟弟,显示出兄弟间深厚的情谊。最后,诗人以“处处题诗遍,篇篇谁为收”收尾,饱含了对往昔游历的追忆和对生活的感慨,表达了对自己诗作无人问津的无奈与自嘲。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苏辙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客车来不息,辙迹自成沟:描绘了游人往来的繁忙场景,车辙的形成象征着生活的痕迹。
  2. 莫怪慵登寺,犹宜常举头:诗人解释了自己不愿登寺的原因,强调抬头欣赏景色的重要性。
  3. 独游知忆弟,望远胜登楼:表明独自游玩时对弟弟的思念,远望的感觉超越了楼阁的视野。
  4. 处处题诗遍,篇篇谁为收:感叹自己在游历中所写的诗篇无人问津,流露出一丝孤独与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独游”与“忆弟”,形成了语义上的对比与呼应。
  • 比喻:将车辙比作生活的痕迹,寓意深远。
  • 拟人:通过“谁为收”赋予无形的诗篇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兄弟情谊的深厚,以及对生活的思考,表达了在忙碌与孤独中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客车:象征着生活的忙碌与人际关系的交织。
  • :代表着宁静和修身养性之地。
  • :象征亲情与思念。
  • :象征个人情感的表达与记录。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客车来不息”的意思是?

    • A) 客车很少来
    • B) 客车不断来往
    • C) 客车停在原地
      答案:B
  2. “处处题诗遍,篇篇谁为收”中的“谁为收”表达了什么?

    • A) 诗人希望有人收集他的诗
    • B) 诗人不在意自己的诗
    • C) 诗人对生活感到满意
      答案:A
  3. 诗人对弟弟的情感如何表现?

    • A) 忘记弟弟
    • B) 思念弟弟
    • C) 赞美弟弟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题西林壁》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苏轼的《题西林壁》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哲理思考,但主题更侧重于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而苏辙的作品则更多地融入了个人情感与对亲人的思念,展现出兄弟间的深厚情谊。

参考资料:

  • 《苏辙诗文集》
  • 《宋代诗词选》
  •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