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四古北口道中呈同事二首》

时间: 2025-01-19 17:24:33

笑语相从正四人,不须嗟叹久离群。

及春煮菜过边郡,赐火煎茶约细君。

日暖山蹊冬未雪,寒生胡月夜无云。

明朝对饮思乡岭,夷汉封疆自此分。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笑语相从正四人,不须嗟叹久离群。
及春煮菜过边郡,赐火煎茶约细君。
日暖山蹊冬未雪,寒生胡月夜无云。
明朝对饮思乡岭,夷汉封疆自此分。

白话文翻译

四个人在一起欢声笑语,不必为久别而感叹。春天来临,煮菜过了边境,约定好在火边煮茶。阳光温暖,山间小路上冬天的雪还未融化,寒冷的夜空中没有云彩。明天我们对饮,思念故乡的山岭,夷人和汉人从此隔开边界。

注释

  • 笑语相从:欢声笑语相伴。
  • 不须嗟叹久离群:不必叹息长久的离开团队。
  • 及春煮菜:到了春天,煮菜。
  • 过边郡:经过边境的郡县。
  • 赐火煎茶约细君:在火边煮茶,约定细君(可能指女性友人)。
  • 日暖山蹊:阳光温暖,山间小道。
  • 冬未雪:冬天的雪还没有来。
  • 寒生胡月夜无云:寒冷的夜晚没有云彩,胡月指的是阴历的月份。
  • 明朝对饮思乡岭:明天对饮时思念的故乡山岭。
  • 夷汉封疆自此分:夷人和汉人从此在疆界上分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与兄弟苏轼共称“苏门四学士”。他在文学上以诗、文、词皆有成就,尤其在古诗方面深具影响力,作品风格清新,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奉使契丹途中,诗人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故乡的思念。诗中描绘了春天的温暖和宁静,以及人们在一起饮茶的情景,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轻松愉快的语调开篇,展现了作者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四人欢聚一堂,言笑晏晏,不必为离别而感伤,充分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惬意。接着,诗人通过春天煮菜、煎茶的细节,营造出一种和谐宁静的生活画面,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与生活的简单乐趣。

在描绘自然景色上,诗人运用“日暖山蹊冬未雪”的描写,营造出温暖而宁静的氛围,给人以宽慰与安宁。最后一句“夷汉封疆自此分”则为整首诗增添了一丝历史的厚重感,暗示着人与人之间、民族之间的隔阂和无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流露,不仅展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也隐含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这种情感在诗歌中悄然流淌,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笑语相从正四人:开篇即呈现出四人相伴的欢乐场景,语气轻松,营造出友谊的氛围。
  • 不须嗟叹久离群:不必为长时间的离别而感叹,表达了对当前时刻的珍惜。
  • 及春煮菜过边郡:描绘了春天的生活画面,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 赐火煎茶约细君:细腻的生活细节,传达了友情与欢聚的温馨情感。
  • 日暖山蹊冬未雪:展现了春天的温暖与冬天的残留,形成鲜明对比。
  • 寒生胡月夜无云:描绘了寒冷的夜晚,营造出静谧的氛围。
  • 明朝对饮思乡岭:表达了对明天饮酒的期待,及对故乡的思念。
  • 夷汉封疆自此分:最后一句引入历史背景,增添了诗歌的深度与厚度。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之间对仗工整,如“笑语相从”与“不须嗟叹”形成鲜明对比。
  • 意象:描写春天、煮茶、寒夜等意象,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感受。
  • 隐喻:通过自然描写隐喻人际关系的复杂,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友情的珍视与对故乡的思念。诗人通过描绘与友人的欢聚时光,以及自然景色的变化,反映了人们在离别与相聚之间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 :象征着生机与希望,代表着友谊的重燃。
  • :象征温暖与团聚,代表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结。
  • :象征故乡与思念,表现了对家乡的怀念。
  • 寒夜:象征孤独与思念,表现了在外游子的内心感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苏轼
    • B. 苏辙
    •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细君”指的是?

    • A. 妻子
    • B. 女性友人
    • C. 母亲
  3. 诗人对明天的期望是什么?

    • A. 回家
    • B. 对饮
    • C. 旅行

答案

  1. B. 苏辙
  2. B. 女性友人
  3. B. 对饮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苏轼《水调歌头》: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更侧重于孤独与情感的深沉。
  • 王维《送别》:描绘了离别的情景,表达了友情与思念的复杂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苏辙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