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丞相尧夫挽词二首》

时间: 2025-01-06 10:50:42

持身守忠恕,临事耻浮沉。

直道更三黜,平生惟一心。

家风来自远,国论老弥深。

令德真如玉,泥沙枉见侵。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范丞相尧夫挽词二首
作者: 苏辙 〔宋代〕

持身守忠恕,临事耻浮沉。
直道更三黜,平生惟一心。
家风来自远,国论老弥深。
令德真如玉,泥沙枉见侵。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
一个人应该保持忠诚和宽恕的品德,面对事情时不应该有浮躁和沉沦的情绪。即使因坚持正道而遭到多次贬谪,自己一生仍然保持着一颗坚定的心。家族的风范是源远流长的,国家的评价则随着时间愈加深厚。真正的美德如同美玉,尽管会被泥沙所污,但其本质仍然是无价的。

注释:

  • 持身:指保持个人的品行。
  • 忠恕:忠诚和宽恕,指对人要忠诚,对事要宽容。
  • 浮沉:指浮躁与沉沦,形容心境不定。
  • 直道:指正直的道理。
  • 三黜:指三次被贬。
  • 家风:家族的道德风尚。
  • 国论:国家的舆论或评价。
  • 令德:美德,指品德高尚的行为。
  • 如玉:比喻品德的珍贵。
  • 泥沙:比喻污垢。

典故解析:

本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具体的典故,但通过其内容反映了忠诚、正直和坚守原则的传统美德,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厚的背景,如《论语》中强调的“仁”“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美,号晦庵,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与其兄苏轼共称“苏门四学士”。他在诗歌、散文及政治理论上都有较高的造诣,提倡忠诚和正直的为人处世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挽词是为了悼念范仲淹而作,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与文学家,提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苏辙在此诗中以范仲淹的品德为楷模,表达对其的敬仰与哀悼。

诗歌鉴赏:

本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道德观念,体现了诗人对忠诚和正直的推崇。诗中强调个体在社会变迁中的坚持与不屈,尤其是在面对贬谪与挫折时,更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诗人将个人品德与家族、国家的关系结合起来,展示了历史的传承与个人的担当。诗中“令德真如玉,泥沙枉见侵”一句,以比喻的方式揭示了真正的品德虽会受到外界的污蔑与侵扰,但其本质依然是光辉灿烂的,表现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不懈努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持身守忠恕:强调个人应保持忠诚与宽恕的品德。
  2. 临事耻浮沉:面对事情时要有坚定的立场,不应有动摇。
  3. 直道更三黜:即使因坚持正义而遭遇贬谪,仍然要坚持自己的信念。
  4. 平生惟一心:一生中只怀有一颗赤诚的心。
  5. 家风来自远:强调良好的家风是历史积累的结果。
  6. 国论老弥深:国家的评价随着时间愈加深厚。
  7. 令德真如玉:美德如玉般珍贵。
  8. 泥沙枉见侵:污垢虽然会覆盖,但无法改变其本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德行比作“玉”,表现出其珍贵和坚韧。
  • 对仗:如“持身守忠恕,临事耻浮沉”,整齐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体现了对忠诚、正直及坚守信念的赞美,反映了个人道德修养在社会和历史中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 忠恕:象征着宽容与忠诚的美德。
  • :象征高尚的品德与不屈的精神。
  • 泥沙:象征外界的不良影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忠恕”指的是什么? A. 忍耐与包容
    B. 忠诚与宽恕
    C. 忠心与恕罪
    答案:B

  2. 诗人提到“三黜”是指什么? A. 三次被提升
    B. 三次被贬
    C. 三次被称赞
    答案:B

  3. 诗中“令德真如玉”是用来比喻什么? A. 个人的财富
    B. 个人的美德
    C. 个人的外貌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岳阳楼记》:范仲淹所作,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 《赤壁赋》:苏轼的名作,同样体现了对历史的思考与个人情感。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同样表达了对于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但更注重自我情怀的抒发。
  • 陶渊明的《饮酒》:强调个人内心的宁静与对道德理想的追求,反映出不同的文化内涵和个人境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苏辙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