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嵩山十首 吴道子画四真君》

时间: 2024-09-19 20:56:24

浮埃古壁上,萧然四真人。

矫如云中鹤,犹若畏四邻。

坐令世俗士,自惭污浊身。

勿谓今所无,嵩少多隐沦。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登嵩山十首 吴道子画四真君
作者: 苏辙 〔宋代〕

浮埃古壁上,萧然四真人。
矫如云中鹤,犹若畏四邻。
坐令世俗士,自惭污浊身。
勿谓今所无,嵩少多隐沦。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古老壁画上的四位道教真人,形象高远如云中鹤,仿佛惧怕世俗的纷扰。他们坐在那儿,令世俗的士人感到自愧不如,觉得自己的身心污浊。不要以为如今没有这种人,嵩山上仍然有许多隐士。

注释:

  • 浮埃:古壁上的尘埃,象征时间的流逝和世俗的污染。
  • 萧然:形容清静、冷淡,与世无争的状态。
  • :形态高雅、出众。
  • 云中鹤:比喻高洁、超脱的境界。
  • 自惭污浊身:自感身心不洁,愧对高洁的道德境界。
  • 勿谓今所无:不要认为现在没有这样的隐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1112),字子瞻,号晦庵,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是苏东坡的弟弟。其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常表达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辙在登嵩山时的感悟之作,表达了对道教高人和隐士生活的向往与敬仰,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当时世俗社会的失望与批判。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四位道教真人的形象,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诗中“浮埃古壁上”的意象,既传达了时间的流逝,也象征着世俗的纷扰。四位真人如云中之鹤,具有高洁的气质,显得与世隔绝。苏辙通过对比,表达出世俗士人的自惭形秽,进一步加深了对道教隐士的崇敬。

诗的最后两句“勿谓今所无,嵩少多隐沦”,则引导读者反思当下,提醒世人不要轻言现在缺乏隐士,嵩山依然有人隐居,暗示着仍然有志同道合之士在守护着精神的纯净。全诗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浮埃古壁上:描绘墙壁上积满了尘埃,这既是时间的象征,也反映出世俗的浑浊。
  2. 萧然四真人:四位真人的形象清冷、超脱,象征一种不受世俗影响的生活。
  3. 矫如云中鹤:比喻四真人的飘逸与高洁,显示出他们的非凡气质。
  4. 犹若畏四邻:暗示他们对世俗的警惕与远离,体现出一种对世俗生活的拒绝。
  5. 坐令世俗士,自惭污浊身:世俗人感到自愧,表现出对理想人格的仰慕。
  6. 勿谓今所无,嵩少多隐沦:强调在当下依然存在隐士,呼唤人们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矫如云中鹤”将真人比作鹤,表现出他们的高洁。
  • 对仗:全诗的结构工整,形成了对仗的美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道教隐士的向往与敬仰,反映了对世俗社会的失望,强调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存在追求高洁生活的隐士,鼓励人们追求精神的高尚和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浮埃:象征世俗的污染与时间的流逝。
  • 四真人:代表道教的高人,象征理想与超然的生活。
  • 云中鹤:象征高洁、脱俗的理想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浮埃”象征什么? A. 财富
    B. 时间的流逝和世俗的污染
    C. 自然的美

  2. 苏辙在诗中对四真人的态度是: A. 轻视
    B. 崇敬
    C. 无所谓

  3.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 A. 对世俗生活的热爱
    B. 对道教隐士的向往与敬仰
    C. 对财富的追求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探讨隐逸生活的诗。
  • 李白的《将进酒》:表现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词对比:

  • 苏轼的《赤壁赋》与苏辙的《登嵩山十首》同样探讨了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但苏轼更多展现了豪放的个性,而苏辙则体现了内敛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