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九首》

时间: 2025-01-07 21:44:26

隆乾先绪微如线,负荷常忧力量轻。

已矣学农并学圃,非惟惭长亦惭卿。

沂源昔□渐师友,尚齿今谁问[以下原残缺三面,每面十行,行二十字]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病中九首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隆乾先绪微如线,
负荷常忧力量轻。
已矣学农并学圃,
非惟惭长亦惭卿。
沂源昔渐师友,
尚齿今谁问以下。

白话文翻译:

在疾病的影响下,感到自己的力量变得微薄如线,常常忧虑着生活的重负。曾经努力学习农事和园艺,然而不仅因年长而感到羞愧,也因为对朋友的愧疚。回想起在沂源时的师友情谊,现在谁还会在乎我这个老病弱之人呢?

注释:

  • 隆乾:指的是当时的年号,象征着朝代的兴盛与衰败。
  • 负荷:指生活的重担或压力。
  • 学农并学圃:指学习农业和园艺的技能。
  • 惭长:因年长而感到羞愧。
  • :古代对朋友或同辈的称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廷桂,号石窗,南宋诗人,擅长词、诗。因其才华出众,曾任职于朝廷,但因政治局势动荡而屡遭贬谪。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豪放,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作者晚年,正值身体欠佳之时,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友谊的珍惜。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个人的病痛与无奈,也隐含着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与感慨。

诗歌鉴赏:

《病中九首》中的这首诗,展现了作者在病中对生活的无奈与思考。诗的开头以“隆乾先绪微如线”引入,体现了作者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沉重感受,感到力量微薄,仿佛一根细线,随时可能断裂。在接下来的两句中,作者将自己的学习经历与愧疚感结合,既表现出对过去努力的怀念,也流露出对年长后未能有所成就的自责。

“已矣学农并学圃,”一句,展示了刘克庄在年轻时曾尝试多种技能的经历,然而这些努力终究未能带来实质的成就,在病痛面前显得苍白无力。接下来的“非惟惭长亦惭卿”,则进一步深化了作者的情感,表达了对朋友的愧疚,似乎在说:我虽然年长,但我对你们的贡献却远远不够。

最后一句“尚齿今谁问”更是让人感受到一种孤寂与无奈,曾经的师友,如今在病痛的困扰中,已无心再去联络,仿佛在感叹人生的无常。整首诗在形式上清晰简练,情感上深刻而真实,使得读者在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作者内心的苦楚与对友谊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隆乾先绪微如线:描述了自己身体状况的虚弱,仿佛细线一般脆弱。
  2. 负荷常忧力量轻:表达了生活的重担与自己力量的不足,常常感到忧虑。
  3. 已矣学农并学圃:回顾自己曾经学习的农业和园艺技能,透露出一种无奈感。
  4. 非惟惭长亦惭卿:不仅因年长而感到羞愧,同时也因对朋友的愧疚。
  5. 沂源昔渐师友:追忆昔日与师友的情谊,表明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6. 尚齿今谁问:表达了对朋友的怀念与孤独感,感叹如今无人问津。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微如线”比喻身体的虚弱。
  • 对仗:在“负荷常忧”和“力量轻”之间形成呼应关系。
  • 反问:最后一句“今谁问”带有自嘲与反思的意味。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作者在病中对生命、友情的思考,既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又有对曾经美好时光的怀念,情感真挚而深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细线:象征脆弱与无力。
  • 负荷:象征生活的压力与责任。
  • 师友:象征人际之间的情感联系,体现了对友谊的珍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隆乾先绪微如线”中的“线”比喻了什么?

    • A. 生活的重担
    • B. 身体的虚弱
    • C. 友谊的脆弱
    • D. 年龄的增长
  2. 作者在诗中对农事和园艺的学习有什么感受?

    • A. 感到自豪
    • B. 感到无奈与羞愧
    • C. 感到快乐
    • D. 感到孤独
  3. “尚齿今谁问”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愉快
    • B. 孤独与被遗忘
    • C. 思念
    • D. 满足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杜甫的《病中吟》

诗词对比:

对比刘克庄与陆游的病中诗作,两者皆展现了对生命的感悟与无奈,但刘克庄更侧重于对友情的怀念,而陆游则更多反映了对国家和历史的思考。两者在情感基调与主题上各有特点,值得深入探讨。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了刘克庄等人的作品,便于理解与学习。
  • 《古代诗词鉴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艺术特点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