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桥》

时间: 2024-09-19 21:43:29

桥压神龙三四秋,良材应是鬼神搜。

猿猱争饮涧中水,草木不知天下秋。

隐士闲行随白鹿,道人长往驾青牛。

灵源自与天河接,谁信江淮是末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桥压神龙三四秋,良材应是鬼神搜。
猿猱争饮涧中水,草木不知天下秋。
隐士闲行随白鹿,道人长往驾青牛。
灵源自与天河接,谁信江淮是末流。

白话文翻译:

这座桥横跨在神龙之上,已经有三四个秋天了,想必是经过鬼神的精心挑选而用的好材料。猿猴们争着在山涧中饮水,草木们却不知外面的世界已经进入了秋天。隐士悠闲地行走在山间,身边跟随着白鹿;而道士则常常骑着青牛远行。灵性之源自与天河相连,谁能相信江淮只是末流呢?

注释:

  • 神龙:指的是传说中的龙,象征着力量与神秘。
  • 良材:指的是优质的建筑材料。
  • 猿猱:猿猴,象征着灵动与自然。
  • 隐士:指隐居在山林中的人,追求清净。
  • 道人:道教修行者,追求长生和悟道。
  • 灵源:指灵气的源头,象征着灵性的来源。
  • 江淮:中国的两大水系,常用来比喻江河的流向与重要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诰,字仲明,号惭愧,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观,文笔清新,富有哲理,常常融入道教思想。

创作背景:

《三峡桥》写于黄诰游历三峡时,创作灵感来源于他对自然景观的感悟和对隐士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描绘桥的雄伟、自然的宁静,表达了他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追求。

诗歌鉴赏:

《三峡桥》是一首描绘自然与人文的诗篇,蕴含了深刻的哲理。诗的开头用“桥压神龙三四秋”这一句,形象地刻画了桥在自然中的雄伟与神秘,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接下来的句子,通过对比猿猴与草木,体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无知,暗示了人类与自然的不同境界。

诗中隐士与道人的描绘,展示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隐士的闲适与道人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最后提到的“灵源自与天河接”,则是对灵性与自然的深刻思考,展示了诗人对宇宙与人生的哲理理解。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展现了黄诰对自然美的崇敬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桥压神龙三四秋”:桥横跨在神龙之上,已有三四个秋天,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桥的雄伟。
  2. “良材应是鬼神搜”:用来建造桥的材料,想必是经过鬼神的挑选,暗示其珍贵。
  3. “猿猱争饮涧中水”:猿猴争相在山涧中饮水,描绘了自然中的生动景象。
  4. “草木不知天下秋”:草木却不知道外面已是秋天,体现了自然的无知与纯真。
  5. “隐士闲行随白鹿”:隐士悠闲地行走,和白鹿为伴,象征着追求自然与宁静。
  6. “道人长往驾青牛”:道士常骑青牛远行,隐喻道教修行者的追求。
  7. “灵源自与天河接”:灵气的源头与天河相连,强调了灵性与自然的深厚联系。
  8. “谁信江淮是末流”:质疑江淮的地位,表达对水流源头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桥比作神龙,增强了视觉冲击力。
  • 拟人:草木不知秋,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隐士与道人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同时,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对人类存在意义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连接人与自然的纽带。
  • 神龙:代表着力量与神秘,暗示自然的伟大。
  • 猿猱:象征着自然的灵动与活力。
  • 隐士与道人:代表两种人生理想,一种是追求宁静,另一种是追求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桥压神龙三四秋”中的“神龙”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动物
    • B. 传说中的龙
    • C. 一种植物
    • D. 一座山
  2. 诗中隐士和道人分别象征着什么?

    • A. 知识与力量
    • B. 宁静与追求
    • C. 自然与城市
    • D. 生命与死亡
  3. “谁信江淮是末流”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A. 对江淮的不满
    • B. 对自然流向的思考
    • C. 对历史的怀念
    • D. 对人类的批评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黄诰的《三峡桥》与李白的《庐山谣》都描绘了自然的壮美与人生的哲思。黄诰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而李白则更多地表达了个人的情感与豪情,二者在意象运用和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黄诰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