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条风著野方蚕月,高树移阴又麦秋。
白话文翻译:
微风吹拂着田野,正值蚕月(农历四月);高大的树木投下阴影,又到了麦子成熟的秋天。
注释:
字词注释:
- 条风:细微的风。
- 著:停留,附着的意思。
- 野方:田野,广阔的地方。
- 蚕月:指农历四月,正是蚕茧的季节。
- 高树:高大的树木。
- 移阴:树木的阴影在移动。
- 麦秋:指小麦成熟的季节。
典故解析:
- 蚕月:古代农业社会,蚕的生长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四月是养蚕的重要时节,象征着农田的繁荣与生机。
- 麦秋:小麦的收获季节,象征着丰收与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民载,宋代诗人,隐居乡间,致力于自然诗歌的创作。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善于捕捉瞬间的美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吴民载隐居期间,正值农田耕作的季节,诗人通过描绘田园风光,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农事生活的关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文字描绘了一个生机勃勃的乡村景象,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开篇“条风著野方蚕月”以“风”引入,营造出一种轻松、宁静的氛围,仿佛微风拂面,令人心旷神怡。接着提到“高树移阴又麦秋”,通过高树的阴影和麦子的成熟,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更替,暗示着生命的循环与自然的规律。
整体上,这首诗将田园生活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展现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画面。诗中没有华丽的辞藻,简洁的语言更显得清新脱俗,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乡愁与对自然的敬仰。在这一过程中,诗人不仅表达了对秋收的期待,更传达出对四季更迭的深刻感悟,体现了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条风著野方蚕月:微风轻轻吹拂着广阔的田野,正是蚕茧生长的季节,显示出田园的生机。
- 高树移阴又麦秋:高大的树木投下阴影,象征着时光的流逝,正值小麦成熟的时节,暗示着丰收的喜悦。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间形成了“风”与“树”,“蚕月”与“麦秋”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风、田野、高树、蚕月、麦秋等意象相互交织,构建了一个生动的自然场景。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传达出诗人对农田的关注与对季节变化的思考,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象征自然的力量与生命的活力。
- 田野:代表着丰饶与生机。
- 高树:象征着生命的坚韧与岁月的沉淀。
- 蚕月:寓意着希望与繁荣。
- 麦秋:象征着丰收与喜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蚕月”是指哪个农历月份?
- A. 一月
- B. 四月
- C. 七月
- D. 十月
-
诗的主题主要是?
- A. 战争
- B. 自然与丰收
- C. 人生哲理
- D. 爱情
-
“高树移阴又麦秋”表达了什么?
- A. 时光流逝
- B. 雨水充沛
- C. 乡村美景
- D. 生活困扰
答案:
- B. 四月
- B. 自然与丰收
- A. 时光流逝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杜甫与吴民载的作品都表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但杜甫往往带有对社会的深刻反思,而吴民载则更偏向于田园诗的恬淡与宁静。通过比较,可以感受到两位诗人在时代背景、情感表达上的差异与共通。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诗经与古诗》
这些材料能够帮助进一步理解古诗词的文化背景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