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独坐空斋里,柴门镇日扃。
径荒苔自绿,春近草重青。
诗不缘贫辍,愁难与酒醒。
胡笳日暮发,哀怨不堪听。
白话文翻译
我独自坐在空旷的书斋,柴门整日紧闭。
小路上荒草丛生,青苔渐渐变绿,春天临近,草木愈发繁茂。
我写诗并不是因为贫穷而停止,愁绪难以与酒醒来相抵。
傍晚时分,胡笳的乐声响起,哀怨的旋律令人难以忍受。
注释
字词注释
- 独坐:独自坐着。
- 空斋:空旷的书房或书斋。
- 柴门:用柴木做的门,象征简朴的生活。
- 镇日:整日,指一整天。
- 径荒:小路荒芜,指无人打理的路。
- 苔自绿:青苔自然变绿,描绘春天的迹象。
- 诗不缘贫辍:写诗并不是因为生活贫困而停止。
- 愁难与酒醒:愁绪难以通过饮酒来消解。
- 胡笳:一种古代乐器,常用于表达哀怨情感。
- 日暮发:黄昏时分传来乐声。
典故解析
“胡笳”常用来代表边塞的音乐,带有哀伤情感,反映诗人的孤独与愁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蒋确,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他的作品通常反映了个人的孤独、愁苦以及对生活的思考,风格典雅而含蓄。
创作背景
《独坐》创作于清代,时值社会动荡,诗人可能因生活困顿而感到孤独。诗中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对愁苦的无奈,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情感状态。
诗歌鉴赏
《独坐》是一首深具情感的诗,展现了诗人孤独的内心世界。诗的开头通过“独坐空斋里”描绘了一个清静的环境,映衬出诗人的孤寂。接着,诗人以“柴门镇日扃”表现了自己的封闭与无奈,生活的简朴和孤独感交织在一起。随着春天的到来,小路上的青苔和繁茂的草木,似乎在提醒诗人生命的希望,却也无法打破他的愁苦。
诗人提到“诗不缘贫辍”,表达了他即使生活贫困也仍然渴望创作的决心,但愁绪的沉重让他难以从酒中得到解脱。最后一联的“胡笳日暮发”带来了一种凄凉的氛围,胡笳的哀怨乐声与诗人的心情形成共鸣,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整首诗通过对环境的描写与内心的独白,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表达了深沉的孤独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情感的张力,使得诗作在清冷的表象下蕴含着丰富的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独坐空斋里:开篇点明诗人独自在空荡荡的书斋中,营造出孤独的氛围。
- 柴门镇日扃:柴门整日紧闭,暗示与外界隔离,生活的简朴。
- 径荒苔自绿:小路荒凉却因春天来临而青苔变绿,象征生命的复苏。
- 春近草重青:春天临近,草木愈加繁茂,暗示生命力的强盛。
- 诗不缘贫辍:虽生活贫困,诗人仍坚持创作,体现出对艺术的执着。
- 愁难与酒醒:愁苦难以通过饮酒来消解,表现内心的痛苦。
- 胡笳日暮发:傍晚时分,胡笳乐声响起,渲染出哀伤的情绪。
- 哀怨不堪听:乐声的哀怨让人难以忍受,增强了孤独与愁苦的气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外界的环境结合,增强情感的表达。
- 对仗:如“径荒苔自绿,春近草重青”,形成和谐的音韵。
- 象征:胡笳乐声象征着边塞的哀愁与思乡之情。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孤独与愁苦为主题,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揭示了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挣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空斋:象征孤独、内心的空虚。
- 柴门:代表简朴的生活与与世隔绝。
- 青苔:象征春天的生命力与希望。
- 胡笳:表达哀怨的情感,传达对过往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独坐空斋里”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孤独
- C. 愤怒
- D. 兴奋
-
“胡笳日暮发”中的“胡笳”代表什么?
- A. 欢乐
- B. 战争
- C. 哀怨
- D. 友情
-
诗人写诗的原因是什么?
- A. 生活富裕
- B. 不愿意写诗
- C. 不因贫困而停止
- D. 受到他人影响
答案
- B. 孤独
- C. 哀怨
- C. 不因贫困而停止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竹里馆》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王维《竹里馆》:表现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与蒋确的孤独形成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表达了孤独,但李白的诗中更显豪放与洒脱。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