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卜算子 夜雨
作者: 顾贞立 〔清代〕
蛩语杂寒砧,欲睡如何睡。
翠冷芙蓉小帐空,慵整馀香被。
无赖倚阑干,多少思乡忆。
滴沥芭蕉一夜声,尽是愁人泪。
白话文翻译
夜深了,寒蝉在低声鸣叫,伴着冷冷的砧声,我想要入睡却怎么也睡不着。
小帐子里,翠色的芙蓉花显得格外冷清,慵懒地整理着余香的被子。
无奈之下,我倚靠在栏杆上,心中满是对故乡的思念。
一整夜,雨水滴落在芭蕉叶上,听着那声音,仿佛都是愁人的泪水。
注释
- 蛩语:蛩,指蟋蟀,蛩语即蟋蟀的叫声。
- 寒砧:砧是砧板,寒砧指的是在寒冷的夜晚打击砧板的声音。
- 翠冷:翠色的花显得冷清,形容夜晚的寂静和冷意。
- 慵整:懒散地整理,形容因心情无奈而懒得行动。
- 无赖:无奈、无可奈何。
- 倚阑干:倚靠在栏杆上,表示一种消沉的状态。
- 滴沥:水滴声,形容细雨的声音。
- 愁人泪:愁苦的人泪水,感叹思乡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顾贞立(公元1647年-1712年),清代诗人,字仲明,号瑶山,江苏无锡人。其诗风清丽而含蓄,常以自然景物寄托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民族意识觉醒的时期,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内心的孤寂。
诗歌鉴赏
《卜算子 夜雨》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又略显忧伤的夜晚,诗中通过细腻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开头的“蛩语杂寒砧”,以听觉的细节引入,营造出一种静谧又略显凄凉的氛围。在这样的夜晚,想要入睡却无法入眠,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烦躁与无奈。
“翠冷芙蓉小帐空,慵整馀香被”,小帐子里的芙蓉花显得格外冷清,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这里的“慵”字生动地表现出诗人的懒散与无奈,似乎一切都显得无力。
“无赖倚阑干,多少思乡忆”,诗人倚靠在栏杆上,心中满是对故乡的思念,体现了深沉的乡愁。最后一句“滴沥芭蕉一夜声,尽是愁人泪”,通过细腻的雨声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雨声象征着愁苦,仿佛所有的泪水都化作了这细雨。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体现了诗人在寂静的夜晚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感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蛩语杂寒砧,欲睡如何睡:描绘了夜晚的环境,蟋蟀的鸣叫和砧板的声音交织,唤起诗人内心的烦躁与失眠。
- 翠冷芙蓉小帐空,慵整馀香被:小帐子里花卉的冷清感,反映了内心的孤独,懒散的状态表明了诗人的无力感。
- 无赖倚阑干,多少思乡忆:诗人无奈地倚靠在栏杆,思绪飘向故乡,体现出深深的乡愁。
- 滴沥芭蕉一夜声,尽是愁人泪:雨声将诗人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象征着思乡之痛与愁苦。
修辞手法:
- 拟人:如“蛩语”,将蟋蟀的叫声人格化,增强了夜的氛围。
- 对仗:上下句之间形成对比,如“欲睡如何睡”与“慵整馀香被”。
- 比喻:雨声被比作愁人的泪水,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孤独、思乡的主题展开,表现了在寂静的夜晚,诗人内心的无奈与愁苦,细腻而真实地传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蛩:象征孤独与寂寞,夜晚的叫声引发思考。
- 寒砧:代表了冷清与寂静,暗示诗人内心的惆怅。
- 芙蓉:象征美好与孤独,花的冷清反映诗人的情感。
- 芭蕉:雨声的来源,象征着思乡的泪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蛩语”指的是哪种动物的叫声?
- A. 蝉
- B. 蟋蟀
- C. 青蛙
- D. 鸟
-
诗人“慵整”的状态反映了他怎样的情绪?
- A. 喜悦
- B. 无奈
- C. 期待
- D. 冷漠
-
“滴沥芭蕉一夜声”中的“滴沥”主要描述了什么?
- A. 高兴的声音
- B. 悲伤的泪水
- C. 雨水的声音
- D. 风的声音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李白在月夜中独自饮酒,表达孤独与自我解脱,情感基调略显洒脱。
- 《月夜忆舍弟》:杜甫在月下思念兄弟,体现了对亲情的深切怀念,与顾贞立的乡愁主题相似但更显温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顾贞立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