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孙逸人
衣屡犹同俗,妻儿亦宛然。
不餐能累月,无病已多年。
是药皆谙性,令人渐信仙。
杖头书数卷,荷入翠微烟。
白话文翻译:
这位朋友的衣着仍和常人一样,妻子和孩子也依然如故。
不吃饭可以坚持几个月,没有生病已经多年。
这些药物我都很熟悉,渐渐让我相信自己像个仙人。
手杖上放着几卷书籍,带着它走进了青翠的烟雾之中。
注释:
字词注释:
- 屡:多次,屡次。
- 宛然:形容如同,似乎。
- 不餐:不吃。
- 累月:连续几个月。
- 谙性:熟悉药性。
- 渐信仙:逐渐相信自己像仙人一样。
- 杖头:手杖的顶端。
- 翠微烟:青翠的山间烟雾。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仙”,反映了古人对长生不老、修仙的向往与追求。药物在道教文化中与长生不老的主题关联密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贾岛,字阆仙,号梦窗,唐代诗人,擅长五律和七绝,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尤其在边塞诗和山水诗方面有突出贡献。他的作品往往蕴含深厚的道教思想,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送孙逸人》写于贾岛晚年,反映了他对友人的关怀和对生活的感悟。孙逸人可能是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诗中表现了贾岛对修道、长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整体上展现了贾岛对生活中的平淡与安宁的追求,以及对道教文化的认同和向往。开头两句通过对友人生活状况的描写,表现了他如常人般的生活状态,但也隐约透露出一种不羁的追求。后两句则转向了对道教修炼的探讨,表达了对长生不死的信仰。诗中“是药皆谙性”,不仅表明了对药物的熟悉,更是一种对自然法则的洞察和理解。
此外,最后一句“杖头书数卷,荷入翠微烟”,描绘了一幅诗人携书入山的悠然自得之景,体现了贾岛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知识的渴求。整首诗在清新中透出淡淡的哲思,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衣屡犹同俗:描述了友人衣着的普通,表现其与世俗生活的紧密联系。
- 妻儿亦宛然:妻儿的生活状态也与常人无异,展现了家庭的平凡。
- 不餐能累月:强调了一种隐忍的生活态度,表现出一种超然。
- 无病已多年:反映了对健康的珍视和追求。
- 是药皆谙性:显示了对药物的了解和对长生的探索。
- 令人渐信仙:逐渐对长生不老的信仰产生坚定。
- 杖头书数卷:携带书籍,表示对知识的追求与渴望。
- 荷入翠微烟:描绘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画面,体现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对仗工整,如“衣屡犹同俗,妻儿亦宛然”。
- 比喻:通过药物与长生的比喻,表达对超脱生活的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赞美与对道教长生思想的追求,体现出诗人对自然、健康与知识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衣:象征世俗的生活。
- 药:象征长生与不老的追求。
- 书:象征知识与智慧。
- 翠微烟:象征自然的美好与恬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衣屡犹同俗”表达了什么?
- A. 友人的衣着很华丽
- B. 友人的衣着很普通
- C. 友人的衣着很古怪
-
诗中提到的“是药皆谙性”是什么意思?
- A. 不懂药性
- B. 熟悉药物的性质
- C. 药物很贵
-
诗中最后一句“荷入翠微烟”描绘的是什么景象?
- A. 进入城市
- B. 走进自然
- C. 进入庙宇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贾岛的这首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均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追求。王维的诗更侧重于自然景象的描绘,而贾岛则更强调个人的修炼与哲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贾岛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