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赠圆上人
作者: 贾岛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诵经千纸得为僧,麈尾持行不拂蝇。
古塔月高闻咒水,新坛日午见烧灯。
一双童子浇红药,百八真珠贯彩绳。
且说近来心里事,仇雠相对似亲朋。
白话文翻译:
念诵经文千遍,才能成为僧人;
手执麈尾,行走时不去打扰蝇虫。
古塔在高高的月光下,咒语的声音传来水面;
新坛在正午的阳光下,看到烧灯的光辉。
一对小童正在浇灌红色的药水,
一百零八颗真珠串成彩绳。
不如说最近心中的烦恼,
仇敌相对却像亲密的朋友。
注释:
- 诵经:念诵佛教经典。
- 麈尾:一种用动物尾巴制成的拂尘,象征清静。
- 古塔:指古老的佛塔,常与佛教相关。
- 咒水:用咒语加持的水,通常用于祈福或驱邪。
- 新坛:新建的祭坛,用于佛教或道教的仪式。
- 童子:年轻的侍者或弟子。
- 红药:可能指药水,象征治疗或加持的力量。
- 真珠:象征珍贵和纯洁。
- 仇雠:仇敌,敌对关系。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其描写的场景和意象反映了唐代佛教文化的影响。古塔、咒水和新坛等意象都与佛教仪式相关,表达了对宗教信仰的尊重与思考。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贾岛(约779年-843年),字阮籍,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形式受到广泛赞誉。他的诗多以情感细腻见长,常常反映个人的孤独、对佛教的思考和自然的观察。
- 创作背景:在唐代,佛教文化盛行,诗人可能是在寺庙中与圆上人相识后,产生了对佛教的感悟与反思,写下此诗。
诗歌鉴赏:
贾岛的《赠圆上人》是一首富有佛教哲理和人文关怀的作品。诗中采用了多种意象,如“古塔”“新坛”“童子”等,展现了宁静的宗教氛围。诗的开头通过“诵经千纸得为僧”,强调了修行的艰辛和对信仰的执着。接着,通过描绘古塔和新坛的景象,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与宗教仪式的延续。最后两句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复杂情感,仇敌虽相对,却如同亲朋,反映出人生的无常与难以捉摸的关系。
整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有着鲜明的对比,使人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内心的困扰。贾岛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思考,使读者在欣赏美的同时,感受到宗教信仰带来的安宁和对人性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诵经千纸得为僧:强调修行的艰辛,需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 麈尾持行不拂蝇:比喻修行者的清净与不扰动他人。
- 古塔月高闻咒水:描绘出在月光下的宁静与神秘。
- 新坛日午见烧灯: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 一双童子浇红药:暗示着修行中的助力与相互扶持。
- 百八真珠贯彩绳:象征着珍贵的修行成果。
- 且说近来心里事:引入个人内心的烦恼。
- 仇雠相对似亲朋:反映人与人之间复杂的情感。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古塔月高”“新坛日午”,形成了和谐的音韵。
- 比喻:如“仇雠相对似亲朋”,将敌对关系比作亲密关系,增加了深度。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宗教信仰的追求和个人内心的挣扎,展现了人与人之间复杂的情感纽带。
意象分析:
- 古塔:象征着佛教文化的传承和时间的流逝。
- 新坛:代表新的开始与希望。
- 童子:象征着信仰的传承与年轻的力量。
- 真珠:象征珍贵的修行成果和信仰的纯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麈尾”是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一种用动物尾巴制成的拂尘
- C. 一种乐器
-
“古塔月高闻咒水”描绘的是哪个时间段的场景?
- A. 清晨
- B. 正午
- C. 夜晚
-
诗的最后一句“仇雠相对似亲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友情
- B. 复杂的人际关系
- C. 孤独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表达思乡情感,与贾岛的内心挣扎有共鸣。
- 《题西林壁》 苏轼:同样反映哲理与人生思考。
诗词对比:
- 贾岛 vs. 白居易:两位诗人均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复杂人际关系,但贾岛更倾向于表达内心的矛盾,而白居易则注重社会现实的描绘。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贾岛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