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州登龙兴寺楼望郡北高峰》

时间: 2025-01-06 08:12:29

郡北最高峰,巉岩绝云路。

朝来上楼望,稍觉得幽趣。

朦胧碧烟里,群岭若相附。

何时一登陟,万物皆下顾。

意思解释

易州登龙兴寺楼望郡北高峰

原文展示

郡北最高峰,
巉岩绝云路。
朝来上楼望,
稍觉得幽趣。
朦胧碧烟里,
群岭若相附。
何时一登陟,
万物皆下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的是在易州登上龙兴寺楼,遥望郡北的高峰。北面是郡里最高的山峰,巍峨的岩石让人感觉路途艰险,仿佛直通云端。今天早晨我登上楼顶,稍微感受到那份幽静的趣味。在朦胧的碧烟之中,群山似乎彼此相依。什么时候我能登上这山巅,俯视万物,尽收眼底呢?

注释

  • 郡北:指县或地方的北面。
  • 巉岩:陡峭的岩石。
  • 绝云路:形容山路险峻,直通云端。
  • 幽趣:指幽静而有趣的情趣。
  • 朦胧:形容模糊不清的状态。
  • 碧烟:指青色的烟雾。
  • 群岭:多座山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贾岛(约779年-843年),字阮籍,号雪舟,唐代诗人,以其“苦吟”著称。他的诗风以清新、严谨著称,常常运用细腻的描写、丰富的意象,表现内心的感受和自然的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贾岛游览易州时,表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登高望远的渴望。唐代是中国文学的鼎盛时期,许多诗人都喜欢描写山水,表达个人情感。

诗歌鉴赏

《易州登龙兴寺楼望郡北高峰》是一首描绘山水景色的诗,诗人在高处俯瞩,既表现了自然的壮丽,又揭示了个人情感的渴望与思考。诗的开头以“郡北最高峰”引入,立刻设定了一个高耸入云的背景,巍峨的山峰似乎与云层相接,给人以一种高远的感觉。接着,诗人通过“巉岩绝云路”描绘出通往高峰的艰险,而这种艰难正是登高所需的勇气与毅力的象征。

在“朝来上楼望,稍觉得幽趣”处,诗人通过早晨的视角,感受到了那种静谧的美感,表现了人在清晨时分与自然相融的愉悦。接下来的“朦胧碧烟里,群岭若相附”则进一步增强了景色的神秘感,仿佛在烟雾缭绕中,群山彼此交融,形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画面。

最后一句“何时一登陟,万物皆下顾”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盼与向往,期望有一天能够登上理想的高峰,俯视万物。这种渴望不仅反映了个人的追求,也隐含着对更高境界的向往和探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郡北最高峰:指的是郡里最高的山峰,设定了景致的基调。
  2. 巉岩绝云路:描绘山路的险峻和高耸,暗示了登高的困难。
  3. 朝来上楼望:早晨时分,登高远望,体现了诗人的行动。
  4. 稍觉得幽趣:此时感受到一种幽静的乐趣。
  5. 朦胧碧烟里:在朦胧的烟雾中,增添了神秘感。
  6. 群岭若相附:群山似乎相互依偎,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7. 何时一登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
  8. 万物皆下顾:希望能俯瞩大地,超越眼前的一切。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绝云路”形象地表现了险峻的山路。
  • 拟人:将群岭描绘成相互依附的形象,增添了情感色彩。
  • 对仗:在诗句中运用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壮丽景色的赞美,以及对高峰的向往与追求。诗人通过描写高处的景象,表达了渴望超越自我的情感,渴望站在更高的位置俯视一切的雄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峰:象征着理想和追求的目标。
  • 巉岩:代表着艰难的道路和挑战。
  • 碧烟:象征着梦幻与神秘的世界。
  • 群岭:代表着大自然的壮丽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白居易
    B. 贾岛
    C. 王之涣

  2. 诗中提到的“郡北最高峰”指的是哪种地形? A. 平原
    B. 高山
    C. 河流

  3. 诗人希望将来能实现什么? A. 旅行
    B. 登高望远
    C. 创作诗歌

答案:1-B,2-B,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贾岛的《易州登龙兴寺楼望郡北高峰》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表现了对高处景色的渴望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两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都有对“高”的强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追求和对理想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贾岛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