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无怀禅师》

时间: 2025-01-14 19:07:52

身从劫劫修,果以此生周。

禅定石床暖,月移山树秋。

捧盂观宿饭,敲磬过清流。

不掩玄关路,教人问白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无怀禅师
贾岛 〔唐代〕

身从劫劫修,果以此生周。
禅定石床暖,月移山树秋。
捧盂观宿饭,敲磬过清流。
不掩玄关路,教人问白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无怀禅师的赞美与敬仰。诗人从艰苦的修行中获得了人生的圆满,禅定时,石床温暖,夜晚明月照在山树上,显得格外宁静。捧着碗,观赏着宿饭的情景,敲击着磬声,伴随着清流的声音。诗人没有遮掩通往深奥之道的路,让人们可以向他请教人生的智慧。

注释:

  • 劫劫:形容修行的艰辛和多舛。
  • 禅定:指在禅修中达到的内心宁静。
  • 石床:禅师修行时常用的床,象征清贫与简朴。
  • 捧盂:指捧着饭碗,表达了禅师的生活状态。
  • 敲磬:敲击禅钟,通常是在寺庙中进行的仪式。
  • 玄关:指通往深奥境界的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贾岛(779年-843年),唐代著名诗人,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邃的意境著称,尤其擅长描绘禅宗思想。贾岛与白居易、王维等人同为唐代诗坛的重要人物。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与贾岛对禅宗的理解和实践密切相关。无怀禅师是当时著名的禅宗大师,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禅宗生活方式的向往和对无怀禅师的敬重。

诗歌鉴赏:

贾岛的《赠无怀禅师》不仅是一首赞美诗,更是深入探讨了佛教禅宗思想的作品。诗中通过简单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禅宗修行者的生活状态与内心境界。首句“身从劫劫修”道出了修行的艰辛,而“果以此生周”则展现了修行带来的圆满和满足,体现了对生命的深刻理解。接下来的“禅定石床暖”,描绘了禅师在宁静的环境中修行的情景,表现了禅宗追求的内心安宁与物质简朴。

整首诗在意象上运用了“月移山树秋”的描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变化,体现了禅宗所强调的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捧盂与敲磬的意象,则让人感受到一种生活的朴素与宁静,诗人通过这些细腻的描写,传递出对禅宗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最后一句“不掩玄关路,教人问白头”则是对禅师的赞美,表明他愿意与人分享智慧,指引他们走向人生的真谛。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邃的思想,展现了贾岛对禅宗的深刻理解与敬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身从劫劫修:诗人自述修行的艰难与困苦。
  2. 果以此生周:修行的最终目的达成,人生圆满。
  3. 禅定石床暖:禅修时的温暖与安宁。
  4. 月移山树秋:描绘宁静的自然环境,反映内心的和谐。
  5. 捧盂观宿饭:生活的简朴,享受当下的宁静。
  6. 敲磬过清流:禅宗中的仪式,象征修行的自省。
  7. 不掩玄关路:禅师愿意指引他人,传授智慧。
  8. 教人问白头:鼓励人们追求智慧与真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修行比作艰难的旅程。
  • 拟人:月亮与山树的互动,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全诗结构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通过描绘无怀禅师的修行生活,表达对禅宗的敬仰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强调了修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石床:象征简单与清贫,代表禅师的生活方式。
  2. :象征宁静与明亮,代表内心的安宁。
  3. 山树:象征自然,体现与自然的和谐。
  4. 宿饭:象征生活的朴素,代表对当下的珍惜。
  5. :象征修行的仪式感,代表内心的自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劫劫”是指什么? A. 轻松的修行
    B. 艰难的修行
    C. 快乐的生活
    D. 贫穷的状态

  2. “不掩玄关路”中的“玄关”指的是什么? A. 一条小路
    B. 深奥的道理
    C. 一扇门
    D. 一块石头

  3. 诗中的“月移山树秋”表现了什么样的意境? A. 春天的生机
    B. 夏天的炎热
    C. 秋天的宁静
    D. 冬天的冷清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贾岛的《赠无怀禅师》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内心安宁的追求,但贾岛更侧重于禅宗的生活方式,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出自然的美与人心的宁静。两者在意象和情感上虽有不同,却都展现了唐代诗人的深邃思想与艺术造诣。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