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芳林杏花树,花落子西东。今夕曲江雨,寒催朔北风。乡书沧海绝,隐路翠微通。寂寂相思际,孤釭残漏中。
白话文翻译:
在芬芳的林间,有杏花盛开的树,花瓣纷纷飘落,向西向东散落。今晚曲江下着雨,寒风从北方吹来。乡里的书信已经断绝,如同沧海一样遥远,而隐蔽的小路却通向翠绿的山微。寂静的相思时刻,在孤独的灯光下,漏斗般的光线中闪烁。
注释:
- 芳林:指芬芳的树林。
- 杏花:杏树的花,春天盛开,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 曲江:在长安附近的一条河,风景优美,常被诗人吟咏。
- 朔北风:指寒冷的北风。
- 乡书:家乡的信件。
- 沧海:比喻距离遥远,难以到达。
- 隐路:小路,隐蔽的道路。
- 翠微:青翠的山色,通常指青山的美景。
- 孤釭:孤独的灯,象征着孤寂与思念。
- 残漏:灯光微弱的状态。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及的“曲江”是唐代长安著名的水域,常为文人墨客所吟咏,象征着风景之美与情感寄托。诗中的“乡书沧海绝”表达了与故乡的隔绝与思念,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苦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贾岛,字阮籍,号宗其,唐代诗人,以“苦吟”著称,生于盛唐,活动于唐玄宗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写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尤其擅长于写景抒情的七言绝句。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贾岛失意之际,身处长安,怀念故乡,面对寒冷的雨夜,思念之情愈发浓烈。诗中流露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诗歌鉴赏:
《雨夜寄马戴》是一首充满浓郁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对友人的思念。开篇的“芳林杏花树”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然而随之而来的“花落子西东”则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事物的无常,令人感到一种淡淡的惆怅。
“今夕曲江雨,寒催朔北风”两句,诗人用雨声和北风的寒冷,营造了一种阴郁的氛围,反映了他内心的孤寂与愁苦。接下来的“乡书沧海绝”,更是将思乡之情提升到极致,表达了与故乡的隔绝和无望。最后的“寂寂相思际,孤釭残漏中”则将情感推向高潮,孤灯下的思念,想象着对友人的寄托,显得更加无奈和深沉。
整首诗在意象上层次分明,情感真挚细腻,展现了贾岛高超的艺术才华与深厚的人文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芳林杏花树:描绘春日的美景,传达生机。
- 花落子西东:暗示时光流逝,美好事物的消逝。
- 今夕曲江雨:设置了氛围,表现情绪的转折。
- 寒催朔北风:增强了孤独与寒冷的感觉。
- 乡书沧海绝:表达思乡之情的无奈。
- 隐路翠微通:描绘了隐蔽的通往希望的路。
- 寂寂相思际:渲染出思念的深刻与寂寞。
- 孤釭残漏中:象征着孤独的思考与期盼。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乡书沧海绝,隐路翠微通”表现出平衡和和谐美感。
- 比喻:将思乡比作“沧海”,强调距离的遥远和情感的深厚。
- 拟人:如“寒催朔北风”,赋予风以催促的特性,增强情感色彩。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与对寒冷雨夜的感受,表达人对故乡和友人的思念之情,反映了个体内心的孤独与无助,具有深刻的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 杏花:象征春天与希望。
- 曲江:代表美好的自然景观与情感寄托。
- 乡书:寄托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 寒风与雨:象征孤独与离愁。
- 孤灯:象征孤独的思考与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雨夜寄马戴》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贾岛
- C. 杜甫
- D. 王维
-
诗中提到的“曲江”指的是哪种地理特征?
- A. 山
- B. 江河
- C. 湖泊
- D. 城市
-
“乡书沧海绝”中“沧海”意指:
- A. 海洋的广阔
- B. 与故乡的遥远
- C. 对未来的期待
- D. 美好的回忆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贾岛的《雨夜寄马戴》与李白的《月夜忆舍弟》,两者都表达了对亲友的思念,但贾岛的表现更为细腻,情感更为深沉;李白则在豪放中带有淡淡的忧伤。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相关研究论文和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