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城路》
时间: 2025-01-04 12:31:2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台城路
作者:吴藻 〔清代〕
一家终日楼中住,千株万株华绕。
借月传神,团香入指,点笔嫩寒春晓。
鸥波梦悄,正写出双身,索来双笑。
如水瑶台,问君修得几生到。
和云低覆纸帐,看床头卷轴,深护多少。
玉茗清才,缟衣仙侣,蛾绿两弯刚扫。
重商画稿,记东阁吟馀,西湖吹老。
解事雏鬟,并栖怜翠鸟。
白话文翻译
一家子整天住在楼上,周围环绕着成千上万的花木。
借着月光传递灵感,香气缭绕在指间,轻轻点下笔来,写出那嫩绿的春晓。
鸥鸟在波上轻轻起舞,正好描绘出两个人的身影,带来双双的笑声。
如同水中的瑶台,问你修得几世才能到达这里。
云彩低低地覆盖着纸帐,看着床头的卷轴,深藏了多少情思。
清丽的玉茗,身着素白衣服的仙侣,刚刚将两弯柳眉轻轻扫过。
重新描画的稿子,记下东阁吟咏的余音,西湖的微风渐渐老去。
懂事的小丫鬟,也可怜那栖息的翠鸟。
注释
- 终日:整天的意思。
- 华绕:花木环绕。
- 借月传神:借助月光来传达灵感。
- 嫩寒春晓:指春天清晨的柔和清新。
- 鸥波梦悄:鸥鸟在水波上轻轻起舞,象征梦境的宁静。
- 瑶台:传说中的美丽境地。
- 卷轴:古代书卷,通常用来记录诗文。
- 玉茗:美玉般的茶,象征清雅。
- 缟衣:白色衣服,通常指高洁的人。
- 蛾绿:指柳叶的颜色,象征春天的生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吴藻(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字子洵,号东浦,擅长诗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之时,诗人通过描绘自然之美与人情之乐,表达内心的向往与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诗歌鉴赏
《台城路》是一首典型的清代抒情诗,展现了作者对春日美景的深刻体会和细腻的情感。诗中通过描绘楼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展现出一种理想化的生活状态,反映出诗人渴望逃避现实、寻求内心平静的情感。诗的开头以“一家终日楼中住”引入,设定了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随之而来的是对自然景色的细致描绘,千株万株的花木让人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桃花源中。
此外,诗中借助“借月传神”表现出诗人对灵感的渴求和对创作的热爱,暗示了诗人对艺术的追求和内心世界的丰富。后半部分提到的“玉茗清才”和“缟衣仙侣”则是对理想伴侣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珍重。整首诗在意象的设置上极为精妙,通过自然景物与人事的交融,展现了诗人追求理想与情感寄托的复杂心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家终日楼中住:描述诗人和家人在楼中度过宁静的日子。
- 千株万株华绕:花木环绕,营造出一个生机勃勃的环境。
- 借月传神,团香入指:借助月光来获取灵感,香气缭绕在指间,暗示创作的灵动。
- 点笔嫩寒春晓:在清晨的寒意中,轻轻落笔,写下春天的美好。
- 鸥波梦悄,正写出双身,索来双笑:鸥鸟在水波上轻舞,描绘出两个人的身影,象征着恋人之间的欢愉。
- 如水瑶台,问君修得几生到:用瑶台比喻美好,询问达到此境需要多少轮回。
- 和云低覆纸帐,看床头卷轴,深护多少:描绘了一个静谧的环境,卷轴上藏着深厚的情感。
- 玉茗清才,缟衣仙侣,蛾绿两弯刚扫:描写了清雅的茶与高洁的伴侣,象征纯洁的爱情。
- 重商画稿,记东阁吟馀,西湖吹老:重温旧作,感慨时光流逝。
- 解事雏鬟,并栖怜翠鸟:小丫鬟理解事理,怜惜小鸟,象征纯真的情感。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如“鸥波梦悄”赋予了自然以情感,“玉茗清才”则通过物象展现了人性的清雅。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对艺术创作的热爱,以及对爱情美好的追求,透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华: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 月:象征灵感与情感的寄托。
- 鸥:象征自由与梦幻。
- 瑶台:象征理想与美好的境界。
- 翠鸟:象征纯真与无邪。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台城路》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吴藻
- C. 白居易
- D. 杜甫
-
诗中所说的“借月传神”意指?
- A. 借助月光创作
- B. 月亮是神仙的象征
- C. 诗人对月亮的赞美
- D. 借助夜晚的宁静
-
诗中提到的“玉茗”象征什么?
- A. 高贵的茶
- B. 纯洁的爱情
- C. 美好的生活
- D. 诗人的才华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 《江雪》 - 柳宗元
诗词对比:
- 《春夜喜雨》与《台城路》均描绘了自然之美,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理想的追求。杜甫的诗作更倾向于对生活困境的反思,而吴藻则侧重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研究》 - 李明著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张华编著
-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 - 王伟著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台城路》的深刻内涵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