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城路 六月廿六,云姜招游尺五庄看荷花。是日许金桥郎席题词,遂用其韵》
时间: 2025-01-06 15:52:5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去天尺五韦邪杜,休疑旧梨花店。
蛛网纱窗,草迷幽径,破板红桥谁换。
池莲向暖。听一片蝉声,绿阴不断。
点水蜻蜓,飞来又去绕花满。
登山临水寄兴,叹茫茫千古,多少恩怨。
老树婆娑,回阑曲折,笔墨频挥虚馆。
遥山在眼。认南谷高峰,西南数遍。
归骑匆匆,夕阳天又晚。
白话文翻译:
诗中描绘了一幅夏日的江南风景,描写了诗人沿着台城路游览时的所见所感。画面中有曾经的梨花店、蛛网纱窗、迷人的小径和红色的桥梁。荷花在阳光下盛开,伴随着蝉鸣,绿荫深处,蜻蜓飞舞,仿佛在花间翩翩而舞。诗人登山临水,感叹历史的悠久与人世间的恩怨情仇。老树摇曳,曲折的小路,诗人不禁提笔作画,记录下这一切。山峰在远方,诗人认出南方的高峰,归途匆忙,夕阳渐晚。
注释:
- 尺五:指的是一种古代的度量单位,约为1.5米。
- 韦邪杜:韦邪杜是指一种古代的植物,也可理解为特定的地名。
- 蛛网纱窗:窗户上挂着蜘蛛网,形象地描绘了静谧的环境。
- 草迷幽径:草丛遮掩的小路,给人一种幽静的感觉。
- 红桥:指的是一座红色的桥,可能是特定的地标。
- 池莲向暖:池塘里的荷花向阳而生,生长得十分茂盛。
- 蝉声:夏天蝉鸣声,增添了一种热烈的氛围。
- 老树婆娑:形容老树的枝叶摇曳,生动且富有生命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顾太清(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情感著称。其诗歌多描写自然风光,富有情趣,常常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结合。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一个炎热的夏日,作者在游览台城路时,受到周围景色的启发,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历史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台城路》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日江南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往事的追忆。开头几句,诗人用“去天尺五韦邪杜”引入,带有一种淡淡的乡愁,似乎在怀念往昔的宁静与美好。随后的描写中,蛛网纱窗、草迷幽径、破板红桥等意象交织,营造出一种幽静、闲适的氛围,仿佛让人置身于那片清新的自然中。
而“池莲向暖”一句,既展现了荷花的生机盎然,又隐含了作者对温暖生活的向往。蝉声、蜻蜓等自然元素的描写,增添了诗的生动和灵动,展现出夏日的热烈和生机。最后,诗人通过“叹茫茫千古,多少恩怨”表达了对历史的思索和人世间情感的复杂,展现出一种对过往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在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之间找到了一种和谐的平衡,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生活的热爱,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去天尺五韦邪杜:指代遥远的地方,有一种神秘的感觉。
- 休疑旧梨花店:提到旧梨花店,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对旧时光的怀念。
- 蛛网纱窗,草迷幽径:描绘静谧的环境,增添了诗的层次感。
- 破板红桥谁换:红桥的破旧暗示着时间的流逝,谁会去改变这一切呢?
- 池莲向暖:生机勃勃,象征着生命的蓬勃与希望。
- 听一片蝉声,绿阴不断:自然的声音与环境的和谐共存。
- 点水蜻蜓:蜻蜓飞舞的描写,生动而富有生活气息。
- 登山临水寄兴:诗人登山临水,寄情于山水之间。
- 叹茫茫千古,多少恩怨:对历史的感叹,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考。
- 老树婆娑,回阑曲折:描绘老树的姿态,体现出岁月的沧桑。
- 笔墨频挥虚馆:表达写作的乐趣与对灵感的追求。
- 遥山在眼,认南谷高峰:诗人眼前的山景,象征着目标和方向。
- 归骑匆匆,夕阳天又晚:归途匆忙,夕阳西下,带出一丝惆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池莲向暖”暗示了温暖与生机。
- 拟人:如“老树婆娑”,赋予树木生命。
- 对仗:如“登山临水寄兴,叹茫茫千古”。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历史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过往恩怨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荷花:象征纯洁、美好。
- 蝉声:代表夏天的热烈与生机。
- 红桥:暗示着时间的变迁与历史的痕迹。
- 老树:象征岁月的沧桑与稳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池莲向暖”指的是?
- A. 荷花的生长状态
- B. 冬天的寒冷
- C. 秋天的落叶
-
填空题: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主要包括__、__和__。
-
判断题: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体现在“叹茫茫千古,多少恩怨”一句中。 (对/错)
答案:
- A
- 蛛网纱窗,草迷幽径,红桥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夏日绝句》——李清照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顾太清的《台城路》与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均描绘了夏日的美景,但顾太清更注重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达了个人的情感起伏与思念之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解析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