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城路 阑干》
时间: 2025-01-06 15:32:0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台城路 阑干
作者: 顾翎 〔清代〕
紫桐廊畔春如画,分明碧城十二。
刻玉蟠螭,泥金写凤,短短回文轻护。
萦云宝炷,恰界破方花,书成梵字。
古础苔衣,秋痕晕上几重翠。
谁教珠袖频拂,怕桐花宵坠,吹遍清露。
佛髻螺明,仙铢钿滑,宫样沉香小制。
雪狸曾误。只顗觑庭阴,玲珑穿去。
冷压柔枝,夜凉花欲语。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紫桐树旁的走廊里,春天如同美丽的画卷,清晰可见的碧城十二。雕刻着玉蟠螭,泥金上写着凤凰,短短的回文轻轻护卫着。缭绕的云烟中飘散着香气,恰好与破方花相接,书写成梵字。古老的石基上披着苔藓,秋天的痕迹在翠绿中晕染开来。是谁教那珠袖频频拂动,怕桐花在夜里坠落,轻风拂过清露。佛髻如螺般明亮,仙铢如金般滑腻,像宫廷中精致的沉香小制品。雪狸曾经出错,只是静静地凝视着庭院的阴影,玲珑的身影穿行而过。夜晚凉风袭来,轻轻压弯了柔嫩的枝条,仿佛在低声诉说花儿的心声。
注释
字词注释:
- 紫桐:一种紫色的梧桐树,象征春天的美丽。
- 蟠螭:一种龙形的装饰,常用于古代雕刻。
- 泥金:用泥土和金粉制成的装饰。
- 梵字:佛教的文字,常用于宗教信仰。
- 珠袖:指带有珠饰的衣袖,形容轻盈美丽。
- 佛髻:佛像的头发发髻,象征智慧和神圣。
- 玲珑:形容细致精巧的样子。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紫桐”,在古代文化中常代表高洁和美丽。
- “梵字”与佛教文化相关,常用于表达宗教思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翎,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笔触和优雅的风格著称。其作品多以描写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春季,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生命短暂的感慨。诗中充满了春天的气息,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台城路 阑干》以春天的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一种宁静而优雅的氛围。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紫桐廊”、“碧城”、“佛髻”等,构建了一个生动的春日画面。开头的“紫桐廊畔春如画”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春意盎然的世界,接下来的细节描述如“刻玉蟠螭”、“泥金写凤”则进一步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华丽感。
诗人在描写美景的同时,也蕴含着对生命无常的思考。尤其是“怕桐花宵坠,吹遍清露”一句,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短暂性的惋惜。整首诗虽然充满了春天的生机,却在细节中潜藏着淡淡的忧伤,形成了春色与感伤的对比。
此外,诗中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和拟人,使得意象更加鲜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诗人不仅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也反映出一种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与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紫桐廊畔春如画: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象,给人以视觉享受。
- 分明碧城十二:点明了具体的景物,增强了画面的真实感。
- 刻玉蟠螭,泥金写凤:通过精美的工艺品展现出华丽的生活。
- 萦云宝炷:香气缭绕,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
- 恰界破方花,书成梵字:细节的描写让画面层次更加丰富。
- 古础苔衣,秋痕晕上几重翠: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变化在此体现。
- 谁教珠袖频拂: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留恋。
- 佛髻螺明,仙铢钿滑:将佛教元素融入诗中,增加了文化的厚重感。
- 冷压柔枝,夜凉花欲语: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花儿的低语,形成了和谐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春如画”,形象地表达了春天的美丽。
- 拟人:如“花欲语”,赋予花儿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雕刻玉蟠螭,泥金写凤”,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春天的美丽、生命的短暂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紫桐:象征高洁与优雅,春天的象征。
- 蟠螭:古代神话中的龙,象征力量与神秘。
- 佛髻:与宗教信仰相关,象征智慧与神圣。
- 珠袖:象征女子的美丽与柔情。
- 冷压柔枝:象征自然的宁静与生命的柔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紫桐”象征什么?
A. 生命的短暂
B. 高洁与美丽
C. 忧伤与苦闷
答案:B -
诗中“谁教珠袖频拂”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B. 对生活的无奈
C. 对时间的流逝不在乎
答案:A -
诗中“冷压柔枝,夜凉花欲语”传达了什么意境?
A. 自然的宁静
B. 热闹的春天
C. 忧伤的离别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同样运用了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 杜甫的《春望》:探讨了春天与人生的关系,情感深刻。
诗词对比:
- 顾翎的细腻与李白的豪放形成对比。顾翎更注重细节描写,李白则追求气势磅礴的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全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化与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