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直院盛称起予草堂诗之善暇日览之多有可》

时间: 2025-01-01 14:05:28

胜负无常数,先观曲直知。

隐然壮吾国,孰改敌王师。

致讨皆声罪,徂征必有辞。

一言明逆顺,大势决雄雌。

缟素炎图定,包茅霸业基。

后儒喜穿凿,妄意说升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竹溪直院盛称起予草堂诗之善暇日览之多有可

胜负无常数,先观曲直知。
隐然壮吾国,孰改敌王师。
致讨皆声罪,徂征必有辞。
一言明逆顺,大势决雄雌。
缟素炎图定,包茅霸业基。
后儒喜穿凿,妄意说升陑。

白话文翻译

胜负没有固定的规律,得先观察曲直才能明了。
隐隐间显现出我国家的强盛,谁能改变敌人的王师?
对敌的讨伐总是能找到理由,出征的时候必定会有借口。
一句话可以清楚地表明是非,局势决定了强弱。
白色的图纸已经定下,竹茅构建了霸业的根基。
后来的儒生喜欢钻牛角尖,妄图解释历史的升降。

注释

  • 胜负:胜利和失败。
  • 曲直:指事物的真相和曲折。
  • 隐然:隐隐约约地。
  • 王师:敌方的军队。
  • 致讨:进行讨伐。
  • 缟素:白色的丝绸,象征清白。
  • 炎图:盛大的设计或计划。
  • 后儒:后来的儒家学者。
  • 穿凿:形容解释得牵强附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字季裕,号石窗,宋代诗人,出生于南宋时期,工诗词,对古典诗歌有独到的见解与风格。他的诗作常常反映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理想追求。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国家面临外敌威胁,内忧外患的背景下,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与对历史变迁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胜负的思考,引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展现出诗人深邃的历史观和政治见解。开篇以“胜负无常数”引入,强调在复杂的现实中,胜负并没有固定的模式,令人深思。这种对曲直的观察,暗示着判断事物真相的重要性。接着,诗人提到“隐然壮吾国”,展现了对本国强盛的自信,同时又反问“孰改敌王师”,流露出对敌国的警惕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在后面的几句中,诗人进一步分析了战争的根本,指出“致讨皆声罪”,战争的理由往往是借口,显示出对历史上许多战争的无奈与批判。最后两句则提及后儒的穿凿附会,表现出对后人解读历史的失望,强调历史的复杂性和多元化。

整首诗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不仅具备了历史感和现实感,更引发了读者对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显示了诗人对真理与正义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胜负无常数,先观曲直知:胜利和失败没有固定的规律,首先要观察事物的真相。
  2. 隐然壮吾国,孰改敌王师:隐约间显示出我国家的强盛,谁能改变敌人的军队?
  3. 致讨皆声罪,徂征必有辞:对敌的讨伐总是能找到理由,出征时总有借口。
  4. 一言明逆顺,大势决雄雌:一句话可以清晰表明是非,局势决定了强弱。
  5. 缟素炎图定,包茅霸业基:白色的图纸已定,竹茅构建了霸业的基础。
  6. 后儒喜穿凿,妄意说升陑:后来的儒生喜欢钻牛角尖,错误地解释历史的升降。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子,如“胜负无常数,先观曲直知”。
  • 比喻:通过“缟素炎图”比喻国家的规划与基础。
  • 反问:通过反问“孰改敌王师”引发思考,加深情感。

主题思想:全诗反映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对历史的复杂性与战争的无奈,以及对后代解读历史的批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曲直:象征事物的真相与隐秘。
  • 王师:代表外敌与威胁。
  • 缟素:象征清白与理想。
  • 炎图:象征国家的规划与未来。

这些意象不仅反映了诗人的情感,也传达了深层的文化内涵与历史寓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胜负无常数”是指什么? A. 胜负没有固定规律
    B. 胜负总是固定的
    C. 胜负不重要
    D. 胜负只在一时

  2. “致讨皆声罪”意指? A. 对敌的讨伐总是正义的
    B. 讨伐敌人总有理由
    C. 讨伐是不必要的
    D. 讨伐是为了自保

  3. “后儒喜穿凿”指的是? A. 后来的儒生喜欢深入研究
    B. 后来的儒生喜欢钻牛角尖
    C. 后来的儒生非常聪明
    D. 后来的儒生很懒惰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刘克庄的诗更加关注历史与国家的命运,杜甫则更多地表达个人的忧国忧民之情。两者都反映了对时局的思考,但侧重点略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宋代文学史》
  • 《古典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