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行》

时间: 2024-12-31 17:32:18

人语梦频惊,辕铃动晓征。

飞沙沉露气,残月带鸡声。

客路逾千里,归心折五更。

回怜江上宅,星汉近平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人语梦频惊,辕铃动晓征。
飞沙沉露气,残月带鸡声。
客路逾千里,归心折五更。
回怜江上宅,星汉近平明。

白话文翻译:

梦中时常被人声惊醒,车辕的铃声响起,开始了清晨的征途。
飞扬的沙尘与沉重的露气交织,残月映照着晨鸡的鸣叫。
客旅已走过千里,归家的心情在黎明前十分焦急。
回忆起江边的住所,星空下的汉字显得格外明亮。

注释:

  • 人语:指人声,表示梦中被人声所惊扰。
  • 辕铃:车辕上的铃铛,响起时表示出发。
  • 飞沙沉露:飞扬的沙尘与凝重的露气,描绘了清晨的自然景象。
  • 鸡声:指晨鸡鸣叫声,象征清晨的到来。
  • 千里:形容旅途遥远。
  • 五更:指黎明前的时段,通常在清晨的早期。
  • 江上宅:指诗人在江边的住所。
  • 星汉:指银河,象征星空的广阔。

典故解析:

本诗并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旅途中情感的表达,反映出清代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及对人生旅途的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问陶,字君澜,号澹庐,清代诗人,以其诗词清新、意境深远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融入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与社会现象。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代,时代背景下,诗人游历四方,感受到故乡与归家的情感,表现出对故乡的眷恋与对旅途的思考。

诗歌鉴赏:

《晓行》通过清晨的景象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旅途的感受与对故乡的思念。开篇以“人语梦频惊”引入,将梦境与现实交织,表达了旅途中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接着“辕铃动晓征”,描绘出清晨出发的情景,铃声响起,标志着新的征程开始,这种声音的描写为整首诗增添了动感。

诗中“飞沙沉露气,残月带鸡声”描绘了清晨的自然环境,利用对比手法将沙尘和露气结合,形成强烈的视觉与触觉感受,反映出清晨的清新与朦胧。而“客路逾千里,归心折五更”则将焦虑的心情与旅途的遥远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归家的渴望与思念。最后两句“回怜江上宅,星汉近平明”不仅回忆起故乡的宁静,也让人感受到星空的明亮,寓意着对未来的希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既有对旅途的思索,也有对故乡的深情,展现了诗人清新的风格与深邃的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人语梦频惊:梦中常被人声惊醒,暗示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敏感与对故乡的思念。
    • 辕铃动晓征:铃声响起,象征清晨出发,表示踏上旅途的决心。
    • 飞沙沉露气:描绘早晨的自然景象,形成强烈的对比。
    • 残月带鸡声:残月和鸡鸣声交织,表现出清晨的宁静与生动。
    • 客路逾千里:强调旅途的遥远,表现诗人对归家的渴望。
    • 归心折五更:黎明前的思乡之情加剧。
    • 回怜江上宅:对故乡的眷恋,表现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星汉近平明:星空明亮,象征希望,暗示未来的光明。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飞沙沉露气,残月带鸡声”形成鲜明的对比。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增强诗的情感表达。
    • 比喻:通过景物描写,反映内心感受。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家的渴望,反映了游子在旅途中的孤独与思索,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 人语:代表现实生活的喧嚣与梦境的脆弱。
  • 辕铃:象征出发与旅程的开始。
  • 飞沙沉露:自然景象的对比,反映了早晨的宁静与活力。
  • 鸡声:清晨的象征,代表新一天的开始。
  • 千里:象征遥远的旅途,寓意孤独。
  • 江上宅:故乡的象征,寄托了诗人的情感。
  • 星汉:象征希望与未来的光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飞沙沉露气”描绘了什么景象? A. 夜晚的宁静
    B. 清晨的自然景象
    C. 船上的旅行

  2. “归心折五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A. 期待归家
    B. 对旅途的享受
    C. 忘却故乡

  3. “人语梦频惊”中的“人语”指的是? A. 梦中的幻想
    B. 现实中的人声
    C. 诗人的思考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通过月光的描写,表现了一种孤独而深刻的情感;而张问陶的《晓行》则通过清晨的旅程,展现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归家的渴望。

参考资料:

  1. 《清代诗词选》
  2. 《古典诗词鉴赏》
  3. 《诗词的艺术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