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遥望巫山》

时间: 2025-01-01 12:17:15

直抵瞿塘秀,巫山十二峰。

灵祠春梦晓,古峡雨痕浓。

石气围孤艇,江声走毒龙。

阳台云自好,林壑暮重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直抵瞿塘秀,巫山十二峰。
灵祠春梦晓,古峡雨痕浓。
石气围孤艇,江声走毒龙。
阳台云自好,林壑暮重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舟中遥望巫山的壮丽景色。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巫山的十二座峰峦,直达瞿塘峡的美丽。春天的清晨,灵祠在梦中显现,古老的峡谷里留下了细雨的痕迹。孤舟被山石的气势包围,江水的声音如同毒龙在奔腾。阳台上的云彩显得格外美丽,林壑在黄昏时分显得重重叠叠。

注释:

  • 瞿塘:指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的最上游,风景秀丽。
  • 巫山:位于今重庆市,因其山势独特而闻名。
  • 灵祠:指祭祀神灵的庙宇。
  • 古峡:指古老的峡谷,象征着历史的沉淀。
  • 石气:形容山石的气息,给人一种孤寂的感觉。
  • 江声:江水的声音,形象生动。
  • 阳台:指阳光照射下的台地,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林壑:指山林和沟壑,暗示自然的层次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问陶,生于清代,字季蕃,号问陶,江苏人。其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山水风光,情感细腻,常以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色结合,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游历巫山之际,受到巫山壮丽景色的启发,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寄托了作者的情感。

诗歌鉴赏:

《舟中遥望巫山》是一首充满了自然美和人文情怀的诗作。诗人以舟为媒介,描绘了巫山的壮观景致,展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首联“直抵瞿塘秀,巫山十二峰”将巫山的雄伟展示得淋漓尽致,仿佛能让人感受到山的高耸入云。而后两联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晨的灵动与古峡的沉静,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层次感。尤其“江声走毒龙”的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江水奔腾的气势,同时也隐喻了自然的力量与不可预测性。最后以“阳台云自好,林壑暮重重”作结,留下了诗人对美好自然的向往与思索。全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直抵瞿塘秀:直指瞿塘峡的秀美景色,强调巫山的壮丽。
  • 巫山十二峰:具体提到巫山的峰峦,给人以形象的感受。
  • 灵祠春梦晓:灵祠在清晨的春梦中显现,给人一种神秘而梦幻的感觉。
  • 古峡雨痕浓:古老的峡谷中留下雨后的痕迹,增添了历史感与沉静。
  • 石气围孤艇:孤舟被山石的气息包围,表达了一种孤独感。
  • 江声走毒龙:江水奔腾的声音如同毒龙,生动且有力量。
  • 阳台云自好:阳光下的云彩显得特别好看,体现了自然的美丽。
  • 林壑暮重重:黄昏时分的山林重重叠叠,增添了诗的层次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江声走毒龙”,生动形象地描绘江水奔腾。
  • 对仗:如“阳台云自好,林壑暮重重”,两句结构相似,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巫山、孤艇、古峡等意象,营造出强烈的自然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巫山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意象分析:

  • 巫山:象征着自然的雄伟与壮丽,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 孤艇:代表个体在自然中的渺小与孤独,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 江声:象征着生命的奔腾与力量,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的不可控。
  • 阳台云:象征着美好与宁静,反映出诗人的情感归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巫山”位于哪个地方? A. 四川
    B. 重庆
    C. 江苏
    D. 广东

  2. “江声走毒龙”中的“毒龙”意喻什么? A. 刺激的感觉
    B. 江水奔涌的力量
    C. 危险的动物
    D. 美丽的景象

  3. 诗中“阳台云自好”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孤独
    B. 自然之美
    C. 对未来的期望
    D. 对历史的思考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李白《早发白帝城》:同样是描绘山水,但更侧重于个人的感受与壮志。
  • 王之涣《登鹳雀楼》:强调了视野的开阔与情感的激昂,风格与张问陶的细腻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传》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山水诗研究》